【青玉案·霜降荷塘有感】
士儿
江山摇落芳华晚。对焦土,垂丝缓。
枝上芙蓉飞上岸。红白深浅,邀谁共看? 碧水花开绽。
凌波仙子鸭为伴。鹭鸟依然振霄汉。
人动知鱼儿四散。西风吹裂,老荷肠断。主角光环换。
终于有足够的力气,也有足够的勇气去会会霜降后的荷塘老友们。在这“江山摇落芳华晚”的仲秋,毋庸置疑看到的是“焦土”般的荷塘,也许鱼儿也懒了,“对焦土”的钓鱼翁们也只好忍受着“垂丝缓”,难以钓到鱼的苦闷。
奇怪的是人在岸边走,却能看到一群一群的小鱼儿受了惊吓般乱串,看来没有芙蓉的掩护,大家的生活似乎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然而,上个月还光秃秃的岸边木芙蓉居然开了一朵朵的“红白深浅”的花,一如湖中曾经“趾高气扬”的芙蓉。让人彷佛有了“枝上芙蓉(木芙蓉)”就是湖上的芙蓉“飞上岸”的幻觉。
然后,一个词语“主角”就不屈不挠地印在了我脑海中。边走边觉得好奇,为何自己的大脑在此时此刻如此偏爱这个词?接着一个句子冒出来:主角光环新换。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你盯着湖水看到“碧水花开绽”以为是大鱼要上钩时,居然钻出来的是一只小小的水鸭子时,你的心情一定会为之一振。
正绕湖走着走着,突感脚底有点不舒服。一看原来是,不知哪个缺德的钓鱼者居然将钓钩乱放而导致我的鞋“中弹”了。赶紧向最近的钓鱼者求救,本来是问人家有无钳子之类的,他却二话没说,直接用粗壮的大手生生将鱼钩从我的鞋底里拔出来。
瞬间舒坦,感激不尽之时,“啊哈”想起来了,为何“主角”这个词缠上了我。
原来是创伤心理学家范德考克所介绍心身疗法中的场景。这是一种工作坊形式的身心治疗。
观察者(治疗师)坐在主角对面,其他参与者则围坐一起。主角(protagonist)叙述自己过去的苦恼,观察者负责微捕捉(microtracking)——捕捉主角的非语言表达包括微小的姿势变化、面部表情、语调和眼神等。
非常神奇的是现场参与者也会情不自禁地具备这种类似“人动知鱼儿四散”的情绪捕捉本领。而且“他们互相之间谈话的方式、他们的姿势和手势,都散发出一种活力和投入——这种生理上的反馈是情感回应(attunement)的根本。”
当主角情绪激动时,观察者就会让主角自愿选择一个联系人(contact person)坐旁边给与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观察者就像荷塘那“鹭鸟依然振霄汉”而镇定自若的导师,控制着整个情节的发展。他/她则负责引导“主角”将过去的“结构”(structure)进行戏剧重现并重写。
其他参与者则按照主角的意愿参与表演,扮演的角色一般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当然特殊案例特殊对待),随着情节的发展,小组成员也要扮演理想化的父母,提供支持、爱和保护。
主角就是自演自导的被伤害者,只是无意识中将内心世界投射到立体空间里,以尝试重塑曾经的场景,而让自己看到内心剧场的故事,看到过去的人和事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并说出自己平时无法说出的话,甚至还能要求扮演者按自己的意愿重新演一遍你所希望的结果。
这种工作坊式的效果就是:
能让一个人“在一个安全的、支持性的‘容器’中重新处理过往的体验,可以有力地创造新的、补充性的记忆:激活一种适应性的、充满感情的设定,让你逐渐远离伤害。那些结构并不能消除记忆,……然而,结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替代性的记忆,在这个替代性记忆中,你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你的渴望的爱和保护得到实现。”
也就是说,昔日欺凌、主宰、忽视 、虐待你,让你感到无助、委屈、羞愧甚至有负罪感的那个人,在你重新上演的生活戏剧中,完全可以成为“西风吹裂,老荷肠断"的那个再也无能无力伤害你的人!
你完全成为了“主角光环换”的新主角,你想怎么改写自己的剧本就怎么改写,从而更完全地释放出你的心理负担而感受到更多被肯定、被聆听、被关怀、被无条件爱着的幸福,最终达到深层次的心理疗愈。
也就是说假如你以前像那个“西风吹裂,老荷肠断"的残荷,那么你完全也可以“飞上岸”成为精神勃发的“枝上芙蓉”(木芙蓉)!
阐述这些当然并不是说宣传这种身心疗法,而是更需要关注这种自编自演自导的方式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言:“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思维态度来改变他们的生活”。
是啊,我们完全可以成为“主角光环换”的那个真正主宰自己精神世界的金牌主角!
笺 注
①人动知鱼儿四散:源自“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此处表明参与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主角的表演。
②鹭鸟依然振霄汉:源自先秦的《鲁颂·有駜》:“夙(sù)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lù),鹭于下。”借指治疗师既如“公”一样负责又如舞鹭人一样带动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备 注
1、此诗词押中华新韵,毕竟新时代需要使用一些新词汇。按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格式填词,并已通过“诗词吾爱网”的在线检测。
2、图摄自深圳罗湖洪湖公园。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古典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自听了余秋雨先生关于《秋雨书院:中国文化必修课》的讲座后,不再纠结诗词后面的白话文是该起名为“创作背景”还是“诗词自评”。中华古典诗词是思想的礼花,后面的白话文则是思想的礼花引发的欢宴。也就是说中华诗词+现代散文就是士儿的个人标签。
6、以诗为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艾略特在一九三0年为约翰逊博士的《伦敦》和《人生希望多空幻》两首诗的合订本作序时写道:“不管人们愿意与否,他们的感受性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但是只有天才人物才能改变表现的方式。很多二流的诗人之所以是二流的,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那种敏感和意识来发现他们与前一代人感觉不同,必须使用不同的词汇。”——告诫自己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更要有代表我们时代的语言。
7、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8、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对现代心理学知识的消化而进行积极自助的同时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这也不违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
9、南怀瑾在《庄子南华》中就提到:“我经常说,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都在文学里面,尤其诗词里哲学思想非常多”。其实,也有更多的经典书籍成为了诗词的典故,应该说诗词最大限度地囊括了中华文化。因为喜欢上诗词,以前枯燥无味的传统经典变得生动可爱起来,或许这便促使我不由自主地去涉猎除了历代诗词外的典源——《庄子》、《世说新语》、《史记》、《论语》、《论语》、《山海经》等。同样地,既然古代诗人能将本土的百家思想入诗词,也能将外来的佛教入诗词,为何我们不能在写作古典诗词时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全球化特色呢?希望自己的诗词能够尽量地挖掘出能代表古今中外的多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