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号这堂课的作业还真是要费一番脑筋,从小到大看过的无数文章一起涌上心头,那感觉就像一个小孩看着漫天的泡泡,五彩缤纷,伸手去抓,却难有收获。
思量再三,写下三个最吸引我的开头,《十八春》,《明朝那些事儿》,知乎专栏文章《如果看了这篇文章你还不懂傅里叶变换,那就过来掐死我吧》。
其实写开头还算是相对容易的,许多人下笔都是情绪驱动使然。当无穷的情绪在一刹那间找到出口,付诸笔端,基本上都是文采飞扬,就差没把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张爱玲的《十八春》的开头是这么写的,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八年——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的觉得自己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首先,整段文字弥漫着淡淡的伤感情绪,仿佛人的一生一世都在寥寥的笔端写尽了。毕竟人生最大的无奈就是不可阻碍的老去,这情绪瞬间就将读者带入。而中年人和年轻人心态的对比,更是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尤其是经过世事沧桑的中年人。
另外,文字虽不长,却将男女主人公都交代清楚了,甚至将整个故事梗概都说清楚了。读者很清晰的知道这是个爱情悲剧。整段文字不是张爱玲以前非常华丽的文字,而是很平和的娓娓道来,却将年华逝去,爱情求而不得,世事无常的情绪描写的淋漓尽致。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的开头这么写的,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我记得我当年看到这个开头的时候,真是有一种拍案称绝的感觉。我天,文章还能这么写!尤其是史书。我记得我从小到大学到的全是不知所云何年何事何人。
而这个耳目一新的档案形式,用现代人的标准将堂堂开国皇帝略带讽刺的点评了一番。虽然作者看起来什么都没添加,可是背后那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就呼之欲出了。于是家喻户晓的朱元璋造反的故事也让读者有了看下去的冲动。
知乎文章《如果看了这篇文章你还不懂傅里叶变换,那就过来掐死我吧》,开头写道,傅里叶分析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工具,更是一种可以彻底颠覆一个人以前世界观的思维模式。但不幸的是,傅里叶分析的公式看起来太复杂了,所以很多大一新生上来就懵圈并从此对它深恶痛绝。老实说,这么有意思的东西居然成了大学里的杀手课程,不得不归咎于编教材的人实在是太严肃了。(您把教材写得好玩一点会死吗?会死吗?)所以我一直想写一个有意思的文章来解释傅里叶分析,有可能的话高中生都能看懂的那种。所以,不管读到这里的您从事何种工作,我保证您都能看懂,并且一定将体会到通过傅里叶分析看到世界另一个样子时的快感。至于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朋友,也希望不要看到会的地方就急忙往后翻,仔细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这个开头的妙处在于选题,傅里叶变换,许多大一新生的噩梦,挂科的始作俑者。可是这个作者夸下海口,能让高中生都看懂,所有人都看懂,并且上升到能颠覆一个人的世界观。喔,这个瞬间就抓住人的好奇心,同时也提了要求,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仔细读。让那些习惯在互联网上快速阅读快速弃文的读者保留了耐心。
结尾其实比开头难写,当作者写到结尾的时候,很多时候情绪都宣泄完了,文笔才华也在中间部分消耗殆尽,所以很多文章读到最后都有一种写崩了的感觉。估计作者都疲惫不堪,急于了结吧。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结尾写了短短一句话,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成了个好人。
整篇文章中振保是一个纠结于两个女人之间的男性,他的纠结也伤害了他的家庭。结尾前,他与妻子产生了一次激烈冲突,可是结尾的时候,来了一个巨大反转。他真的改了吗,我相信所有读者都不相信。他只是认命了,表面上的平静掩盖不了内心真实的空虚无奈,也掩盖不了他继续在两个女人中纠结的宿命。
专栏文章《“夫妻店”当当,是如何一步步输掉的》结尾写道,
2015年国美在线的网络零售市场份额为1.6%,当当为1.3%,二者相加则达到2.9%,与苏宁的3%相当,可一举缩小与对手的差距。通过收购,国美获得了用户和流量,在类目结构上更加均衡健康,有利于提升竞争力。而对于李国庆来说,与其继续折腾当当所剩不多的残余价值,不如卖掉公司实现最终套现,何尝不是好事一桩。
用数据总结了全文,直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简单直接,科技文章的标杆。
专栏文章《沃尔玛、人人乐、世纪联华等都在关店,大卖场还有几条路可以重生?》结尾写道,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一家企业不会,一个业态更不会。
有句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而有些人,就生在罗马。
不过,没有生在罗马的,只要走上大道,总能走到罗马。
文章中讲述了大卖场的生存之困,也写了解决之道。结尾中对其进行了抽象和升华,用启发的语言描述了原本枯燥而有些难以接受的道理——接受事实,追求改变,断臂求生,乃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