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自称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有的试图练就读心术之神技,以达到透过微表情就能通达他人内心的境界;有的则相信可以马上提升幸福感,脱离凡世走向开挂人生……
当然,给心理学着色的人也不少,觉得这不过是江湖上的坑蒙把戏。
这些想法之所以根深蒂固,是源自于建国后的一段历史历程,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很多社会科学都被扣上了唯心主义伪科学的大帽,且当时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美帝主义的发明,领导就当然不能同意,遂撤之。
于是,便有了那句为中国家长口口相传的名言"学好数理化,走哪儿都不怕",从此在政治正确的理科生面前,文科生再也抬不起头。记得JAVA编程老师听说我要报考心理学后,露出一道怀疑与轻蔑并存且贱贱的目光……
那么关于这个学科,它的边界在哪里,莫非真是什么玄学可疗愈百病修得正果?
一开始,我还真这么认为。
出于环境的影响,甚至觉得心理学应该和宗教差不多,那时还年少无知走了很多弯路。正如李笑来所述,概念不清耽误事儿啊。
大众对心理学学科的理解大致也就分两种,一种是以信奉佛洛依德老爷子为主的民间心理学,另一种是建立在实验推理上的现代科学心理学。
大家都知晓的这位老爷子,开创了著名的精神分析一派,的确是一位伟大又天才式的人物。但因其学说循环论证且不能证伪,早已被科学界所摒弃,然而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过去里的理解中——即便在信息高度互联的今天。
心理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都是以严谨科学的实验推理和分析运算为基础,这一点和物理学化学没什么分别。它的底层逻辑也要经得起推敲和考验。
在心理学之下还有众多的二级学科分支,比如管理心理学、工程组织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教育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等等,甚至细分到了体育领域,可以说有人涉及的地方必然有对应的心理学研究。近年比较火的,是和计算机相关的人机交互以及用户体验的研究等。
既然这门手艺有实验设计和推理的要求,自然就少不了相应的工具,所以要求入行的人要掌握高等数学和概率论等基础理科知识。
身为文科生的我,本也不愿意触碰这种今人烧脑和头晕的禁区,但没有这些理科知识的支撑,思维就很难连续严谨以看清本质,那往后还怎么读透人心呢。
记得罗胖说,成长是一个不断打碎自己再重建的过程。它的本质,不是让你看上去更强大更美好,而是出于求存的需要去让自己变得更复杂而已。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才分对错,如果你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只知道非黑即白,恐怕就难以生存,这也正是大多数文科生思维上的缺陷所在。
想当年也是迷恋上表面的心理学而选择深入了解,如今不得不面对统计测量和实验的苦逼学习(论数理思维的重要性,我承认本文是拿给自己加油打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