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在其他人那里发现自身内部加工过程当中一些未完成的事物。
早上去买菜,选了三样想吃的交完钱就想走。想想这三样菜,居然也够我吃很久了。我们总是出于懒惰或者贪便宜,一次性买很多东西堆在家里,结果只能放到不新鲜再吃掉。
大清早买菜的都是一些老太太老大爷,只有我一个年轻的姑娘。多少还是有些担心,这样会很不上进,然后合理化的给自己找个理由,今天是周六,大家都不上班,所以我不上班也是可以的。想起师姐那句话“假如我真的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做会怎么样呢?”内在还是害怕被评论,好在意识到了。
结账时,小姑娘要找钱给老大爷,老大爷坚持不要找零,说自己会丢掉。我觉得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联结吧。
10点钟,感觉身体好冷,想着今天天气好,去美院晒晒太阳,补补阳气。美院门口站着一群十八九岁年轻人,因为没有门禁,大家都进不去,我走到那,想着是一起等着,去南湖公园还是和门卫小哥哥说一声进去。一起等着也会很尴尬,所以我似乎要选择去别处,这也是我多年的模式,得不到了,就想别的补偿办法。来了一位长头发的年轻姑娘,上前给门卫小哥哥说了一声,结果我们大家都进去了。
出来的时候又是这样的情况,还是那个姑娘,又把我们放了出来。
我以为十几岁的孩子受这种规则的影响会少很多,看待模式还在继续束缚着大家。我们大家都习惯了站在那个曾经为我们划定的圆圈里,其实只要尝试着跨出一步,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其实对方又何尝不是也是圈内之人呢,只要一句简单的问候,他也就可以从圈里走出来,连接就能建立起来。每个人其实都在等待对方先开口,你为何不能是那个人呢!
上周四在香山,我们去植物园的路上,看到一个要去执勤的大妈,师姐打招呼说:这是去上班啊!大妈很开心的对我们回了话。师姐说她也还是有分别心,如果对方看上去是一个高冷的或者特别优秀的人,她也会担心,不会先开口说话。
3月13日那天,我去了南湖公园跑步,看到一位在轮椅上还在锻炼的爷爷,心生感动,想要上前说句话,但最终只能看着他离开。回来后早上我刻意锻炼着让自己和室友打招呼,只用了两天,第三天就是她主动和我说早上好了。每个人心里都有想和人亲近的愿望。让我自己记住这句话,每天主动和大家打个招呼。在这陌生的城市,若不是利益的往来,我们都太缺少和人的联结了。对于我这个成长在熟人社会的人,有时是一种解脱,有时又是一种寂寞。
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