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人真诚合作,他就不可能成功。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交往,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结成的互助互利的双赢关系。一般来说,有交往与合作习惯的人,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外向的人。外向的人往往能够自觉地与人交流做事的时候也喜欢询问他人,获得他人的帮助。但是,外向的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这种性格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呢?
1. 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父母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个人无法完成的挫折感,从而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2. 让孩子体验合作的乐趣
成功的合作可以让孩子产生良好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带给孩子无穷的乐趣,进而促进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3. 让孩子与同伴交往
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与同伴在一起,他们可以一起交谈,一起分享玩具,一起做游戏,一起出去玩耍,一起做作业。父母要知道,孩子们应当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不喜欢与别的孩子交往,父母就更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与同伴接触、交往。如果父母和老师因为怕孩子学坏而过多地干涉,甚至禁止他们的交往,那就无异于因噎废食,因为这种交往是孩子获得合作的能力与情感体验的最基本的条件,它有利于养成合群性,消除孩子执拗或孤僻的倾向。
4. 让孩子与同伴共同承担一定的任务
想要提高孩子的交往水平,可以让孩子与同伴分担一些任务,并通过力所能及的活动努力完成它。有时,对于一些复杂的任务,可以进行必要的分工,但必须保证他们活动的相互牵制性,以便他们通过必要的主动交往与协调达到总体任务的完成。否则,合作就会变成单干,不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一且交给了他们任务,就要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即使遇到困难或者发生争执,只能提供咨询,而不要越俎代庖,代替他们完成任务。
5. 鼓励孩子独立解决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和问题
这样做是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所必需的。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学不会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就永远学不会合作。而且善于解决交往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因此,孩子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时,不要回避,也不要代为解决,而要鼓励孩子独立解决,最多也只能提些建议。培养孩子独立解决矛盾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让孩子迎着矛盾去主动交涉,而不是闭门思过,也不是回避或拖延。有的孩子只喜欢和一种同伴交往,而不肯和其他同伴交往,这种过于挑剔的交往倾向实际上就是回避交往的困难与矛盾。对于这种孩子更应有意识地引导、鼓励设法使其体验到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成功与满足感,从而乐于学会和各种人交往。
6. 让孩子知道竟争和合作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里不会有人跟他争什么东西,父母也通常不会对他的言论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家里以外的地方,比如学校,就出现了竞争者和反对者。这样,孩子就认为反对他以及和他竟争的同学是不会成为合作对象的。所以父母要及时教育孩子端正他的竞争心理。竟争目的主要在于实现目标,而不在于反对其他竟争的同学。父母要教孩子把其他同学作为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上的合作伙伴,千万不可一味地把他人当成竞争对手和敌人,不顾一切地对立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