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来,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国庆节后再回到学校时,嫣然长大了很多,真正有了小学生的样子。但我发现孩子们还没有养成见了老师就问好的习惯。于是每天早晨、中午入学时间,我来到一年级孩子进入教学楼的必经之路,跟孩子们互动问好。我一边跟孩子们招手一边说:“来,问老师好!”孩子们伸出稚嫩的小手,向我挥着手说:“老师好!”前面的孩子说了,后面的孩子会早早的伸出小手,跟着说老师好。一天天的互动,一次次的提醒,在我的主动要好中,一年级孩子逐渐认识了我,见了我有了主动问好的意识。无论在校园内还是在楼道里,见到我开始主动问好。
由此我想,孩子其实就是一张白纸,教上什么他就会什么,我们想让他成为什么样子,必须主动去教育引导他们。譬如说问好,如果我们发现孩子们见了老师不问好没有礼貌,那会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首先是我们没有去教育引导他们,没有持之以恒的去抓他们,让他们形成习惯,形成机制。所以当孩子们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主动去教育了吗?我们坚持去抓了吗?
无独有偶,最近跟一位同学上大一的孩子吃饭。我跟孩子说:“今天你负责给大家添水。”他看着我,疑惑的问:“这不是你们当官的事吗?”我问:“你怎么认为是当官的事的?”他说:“你们下级给上级倒水,这不是应该的吗?”我说:“那晚辈给长辈倒水是不是也是应该的?”他说:“是。”我说:“那你是晚辈儿,你来给我们倒水不可以吗?”孩子若有所悟的说:“可以。”于是孩子主动承担起了倒茶的任务。但孩子毕竟是第1次,不善于观察客人喝水的情况,倒水不够及时,或倒水时的站位给客人造成不便,或端水壶时壶嘴对着客人,好在他很善于学习,在我们的指导下,服务工作做得越来越好。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忙于学习很少参加场合,或者参加了场合,父母没有意识给他安排任务,他不懂得去为别人服务,甚至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认知。
生活处处有教育。我认为我们无论是做父母的还是当老师的,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去锻炼,去服务,在锻炼中增长本领,在服务中找到价值感,形成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第二是要主动教给孩子应该去做什么,怎么做,并且要现场教,现场做,教学做合一。所谓少抓思想、多抓行为就是这个道理。第三是要坚持抓,久久为功,才能让孩子养成习惯,形成品质。如果我们做不到有心、主动、坚持,没有让孩子得到锻炼,养成习惯,我们就就没有资格去抱怨孩子不做或做不好,也可以说是一种失职。(2020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