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08讲
选择大于努力
一个普通人要想收入达到中产阶级,至少需要一次借助“线”而崛起的机会,而如果想成为富人,则必须依靠面和体的崛起,也就是趋势的力量。这也充分说明了,选择大于努力。其实这整篇文章,核心观点就是:选择大于努力。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好选择呢?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的努力往往只是一个点上面的成果。我们想的应该是怎么把这个点给附着在一个面,或者说是一个体上面,借助于趋势去发展。
就像雷军曾经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连猪都会被吹起来。趋势就是有这么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而我们做选择时,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到趋势,最好能够跟着趋势走,就算不行,也别逆趋势而走。
现在的趋势是什么呢?现在的趋势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随口就能说出来几个,比如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之类的。那我们自己作为一个点,要是想附着于哪一个面或者体上应该怎么去做呢?怎么跨出这第一步呢?拿移动互联网举例,比如说,咱们可以去一家互联网的公司,就像润总以前讲的,他说:“选择什么公司并不是最重要的,你要根据这个时代的机会,进入这个行业最重要。”
先跟上这一波趋势,先在这一个面或者体上,安家落户,找一个自己这个点的落脚之处,然后再想办法依附于这个面或者体来实现自己财富、成长之类的可能。
免费与付费
其实互联网发展了那么多年,免费的手法也已经玩了太多。虽然说互联网的终极就是免费,免费在以前能够带来巨大的流量;但是现在因为免费的多了,所以我们自己的注意力反而变得稀缺了。就像微信公众号一样,截止于去年2017年,微信公众号已经有2100万个,每个人手机微信里面可能订阅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微信公众号,我们007er可能更多,人手一个微信公众号。有些可能说一周一更,有些可能说是日更,虽然这些都是免费的,但我们被巨大的免费内容所包围着,这也导致了我们已经分不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针对于自己注意力和体验这一块,收费的时代又回来了。有了得到App一样,他会做内容的筛选,内容品质的把关,我们也愿意把这份钱付给它,由他来给我们交付知识,节省时间。
再比如说视频网站,视频网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免费的,只不过要看广告。但是基于用户体验,就有一些人会选择付费来去掉这个广告。虽然这一两分钟的广告,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少部分人来讲,是极其破坏体验的,绝对不能忍。
还有那几家电信运营商,也一直是在做活动,比如说免费送手机,但是你得指定套餐,一个月保底消费多少钱,然后再用几年,这个手机就可以免费送给你,其实它从套餐费里就已经收回手机的钱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说,我上面所写的思考感悟,你都知道,没什么新鲜的。但是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这个世界在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在变化,一开始的收费,一开始的价格昂贵,直到后面不断的成本下降,不断的价格下降,再到后来的免费,然后又回到了收费。这仅仅是收费与免费之间的几次转化吗?其实并不是,而是我们自身关注重点的转变。
所以这也应了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它永远都在变化。我们只有跟上他的变化,在它变化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跟着它变化而变化,才能够不被它淘汰,赢永远只是暂时的,从来都没有什么一劳永逸,如果你不变,终究会被淘汰。
其实这变化说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到了具体应该怎么变的问题上就很难了。
应该怎么变?
往哪里变?
应该做些什么?
什么是衡量你变化的标准?
有没有一个进度条?
怎么判断自己是往好的方向在变,还是往差的方向在变?
......
所有的这些问题,很容易让我们觉得未来还很远。容易让我们觉得,变是肯定要变的,但是不急于一时。所以我们往往就这样在原地呆着,等到趋势真的到来,不可不变的时候,自己才会去做变化,才会去做行动,做应激反应。等到人工智能逼到你下岗了,你才想起来,自己应该再学一份其他的手艺去谋生。
怎么变?往哪里变?是不是对的?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你必须先变起来。我们不能总是在原地呆着,我们必须先走起来,先跑起来,先离开你的安全区域,先摆脱掉你那一种,觉得一切都还没来的逃避想法。从现在开始就变,变错了没关系,重新找个方向,继续变下去。
最后的感悟
文中有三句话,我认为很经典。
一、悲催的人生,就是你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着一个勤奋的点。
---文中摘录引用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虽然你这个点做的勤奋,但是你没有办法判断这个面,所以它是常态的,你没有办法判断它是不是趋势里的一个面?这个面是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你都没有办法判断,你只是呆在那个面里面,做自己所能做的一个勤奋的点而已。
二、更悲催的人生,就是你在一个看起来常态的面上,做着一个勤奋的点,每天心中有未来,但其实这个面正在沉没。
---文中摘录引用
这个和上一句相比较,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判断出了问题,你对于这个面,你相信它是有未来的,但其实真相是这个面正在下沉。现实与你心中所想的,变成了两种极端的样子。这种情况比上一种还要更加糟糕,因为你在坚持一个自认为正确,但其实是错误的东西,它是没有未来的,但是你没有办法放手。如果是上一种的话,你可能吃过几次亏就懂得疼了,知道放手了;但是这种情况不同,你抓得越紧,现实给你的惩罚就越大。
三、最悲催的人生,就是你在这个看起来常态的面上,做着一个勤奋的点,但其实这个面所依附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文中摘录引用
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说一个面下沉了的话,你很大程度上可以转移到其他面上去,大致上,你的技能是能够通用的,如果一个经济体都下沉了,可能你在这个面上的技能,在这个体上的技能都会随着它的消失,而变得没有意义,别的经济体不需要你现在的技能。
还有这最后一句话,也很值得玩味。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带来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文中摘录引用
我们一定要强调只字不差的阅读,可能这句话你一眼就过去了,但是我看到了两个字,不太一样,我甚至认为是作者打错字了。但其实不是,那就是“计时”这两个字,我们往往以为它是即时收益。也就是现在马上付出,马上收获,这叫即时收益。但其实它并不是这样的一种模式。它是计时收益,说明了从它一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倒计时,这个点,只有这一个时段能够有收益。我们的人生可能不断的去做很多个点,不断的在某一个时段里享受着收益,但如果没有体验过一次趋势所带来的回报,就不可能有享受超额利润的机会,即使你再勤奋,可能这一生也仍然是一个看不到趋势的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