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代,以嵇康为首的七个知识分子为了逃避黑暗政治现实,选择在山阳县青山脚下的一片竹林畅饮高谈,避世隐居,世谓“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三人组成了竹林最初的交谈核心,随后阮籍的侄子阮咸、书呆子刘秀、酒鬼刘伶也加入了清谈行列,最后一个闻风而来的王戎。
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自幼聪慧,善于清谈,王戎的父亲王浑担任尚书郎时和阮籍是同事,阮籍和小王戎很聊得来,曾对王浑说:和阿戎说话比和你说话有趣多了。
王戎年纪很小,走入竹林的时候只有14岁,还没有进入社会,所以他崇尚的避世隐居,更多的是出于年少时纯美的理想,缺少嵇康阮籍等人对现实无望之后的谨慎与逃避,他的内心对功名利禄并没有免疫力, 因此,阮籍虽然喜欢王戎的聪慧,对他的人品却并不看好,他刚来,阮籍就高喊:有俗物来败坏我们的兴致了!
随着高平陵政变的爆发,政治局势开始明朗,山涛、王戎陆续走出竹林当官去了,阮籍也迫于压力接受了朝廷的征召,嵇康遇害后,向秀刘伶阮咸也出来做官。山涛积极投身司马政权,却始终坚持着心中的理想,没有与黑暗政治同流合污;其他几人或用酒精麻醉自己,或郁郁不得志。而王戎,选择了明哲保身、阿谀求全,在西晋做到了司徒的高官,对朝政却没有什么贡献。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敛财上。王戎性格极其吝啬,《世说新语》俭啬篇九个事迹有四个都是写他的,侄子结婚,他只送了一件单衣;自己女儿出嫁,需要用钱竟然要向王戎借款,借钱之后天天念叨,女儿回家省亲见状,赶紧把钱还上,王戎这才放松下来;家中的李树产的李子好吃,王戎都拿出来卖钱,可又怕别人得了种子,在卖之前给李子钻孔把核挖出来才出手。王戎的区宅、僮牧、膏田、水碓无数,已经富贵一方,可还是每天和夫人在烛光下盘算蝇头小利。
如果说王戎身上还有什么当年竹林清谈的风范的话,那就是他还有真情实感。司马炎时期,王戎、和峤同时遭逢父母大丧,两人都以孝顺著称。王戎瘦骨支离,精神涣散,卧床不起,和峤痛哭流涕,礼数完备。晋武帝问刘仲雄说:“你去看望王戎、和峤二人了吗?听闻和峤治丧,哀伤痛苦超过了礼数,让人担心啊。”刘仲雄说:“和峤虽然哀苦过礼,但是精气神还没有受损;王戎虽然不顾礼数,但是哀痛毁伤身体,以至于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因此,和峤是生孝,而王戎是死孝,陛下更应该担心王戎呀。”在这里,呆呆的王戎还有几分当年竹林七贤的味道。
卿卿我我:王戎的妻子常常称王戎为“卿”。王戎说:“妻子称丈夫为‘卿’,在礼节上算做不敬重,以后不要再这样称呼了。”妻子说:“亲卿爱卿,因此称卿为‘卿’;我不称卿为‘卿’,谁该称卿为‘卿’!”于是王戎索性任凭她这样称呼。这就是成语卿卿我我的出处。(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