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读安妮,年长读庆山

玉兰般通透的女子

安妮,1998年你开始写作,2016年我在书中与你相遇。没有刻意,没有寻找,偶然而成的缘,隔了18年。

《得未曾有》,是你笔名从安妮宝贝转为庆山出的第一本书。也是我和你的初相遇。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是会变的。知识会增加,阅历会丰富。情感会变得更加内敛,如静水流深。

名字不过一符号,不管你是安妮,还是庆山。从书中遇见你,我都很欢喜!


《得未曾有》描写了旅途中相遇的四个人。

一位爱作画也善于烹饪的厨子,倡导着他的饮食方式。

一位回归农村的摄影师,与妻儿相伴,礼敬故乡和大自然。

一位年轻僧人,以诗歌,以唐卡,以修行,以领悟,供奉信仰。

一位以古法弹奏的老琴人,年过八旬,心守一事。

他们的生活方式离尔虞我诈,相互提防的俗世太遥远,遥远到我感觉是虚妄,但无可否认,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已经超越了物质追求,而更加注重精神的自由!

里面的每个人,在经历的社会的磨砺,挫折后,才找到了心灵的归属。

我不赞同毫无资本,就一意孤行的追求心灵的自由。没有物质支撑,你的结果只能是乌托邦的乐园。

需要找寻一个平衡点,尘世和心灵的接口。

书中的四人无疑都找到这个点。他们都找到于自己所喜爱的东西。于日常的小事中找寻乐趣。

不要求过的大富大贵,唯愿粗茶淡饭,追求内心的充盈,才不负此生。


《素年锦时》是我们的第二次相遇。如果说《得未曾有》我关注的更多是里面人与人的交流,《素年锦时》里我更加关注那让我欲罢不能的文字。

充满单纯,自然的文字,读起来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并不绝望。如行云流水一般将你对童年和家乡的回忆倾吐。

我很佩服你对细节的观察和挖掘。日常琐碎的日子,在你的笔下成了一幅画。我好像站在喧嚣的街头,看着那个穿棉布裙,绣花鞋的女子由远及近,缓缓走来。亦如那个悠长,悠长,又寂寥里雨巷中,那个如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最后一篇《月棠记》中重光和清佑的相遇,相知,让我觉得实在太过美好。美好到近乎让人觉得不真实,也美好的让人生不出嫉妒之心。执着的重光值得温润的清佑。用尽一生,换来一人。


《蔷薇岛屿》是我们的第三次相遇。

我已经能够习惯你的行文习惯,能够感受到书中的意像,气味,幻觉,往事,场景和意识交叉开展,文体飘忽的镜头变幻,从容清冷的叙述,美至诡异。

《蔷薇岛屿》中所有的文章我都很喜欢。

行走的安妮,对生命和时光路途的沉着,观察和提炼,触及灵魂的旅行,爱和生死如流水般通透,在配上成熟,淡定的文字风格,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这是一本孤独的书,可能对你而言,只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记录和反思。可无数的读者,都或多或少在文字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安妮,蔷薇岛屿里蔷薇花大朵的盛开,开到荼蘼。可是,这些岛屿却没有出口,也无法偷渡,我们的家,也是一个岛屿,我们的灵魂,在城市里,也始终是一个岛屿。这样的孤独,这样的苍翠和繁盛。

可是,安妮,孤独无法打败我。从你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希望。如星星之火,温暖我心。

安妮,不,庆山,我很高兴,18年后,我终于遇到了你,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庆山(安妮宝贝)最新书作《月童度河》读后感 第一次读庆山的书,才知道庆山就...
    淡心深思阅读 2,524评论 10 16
  • 仿佛她眼波一流动,我嘴角便随之一上扬…这便是我和她的邂逅,从此我就“爱”上了她——安妮宝贝。 遇见她的书,是非常随...
    谦言婉语阅读 436评论 0 1
  • 安妮宝贝陪伴了我从青春岁月到成年到成为母亲,她是我一路走来这一历程的最好见证者,虽然她可能并不知。 而我在与她的文...
    窗外阳光阅读 3,156评论 55 100
  • 感赏儿子做事情麻利,这是从小看他长大的奶奶经常夸奖他的地方。记得第一次让他洗草莓吃,眨眼的功夫洗好了两大盘子的草莓...
    付静_9204阅读 113评论 0 1
  • 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却又每个人都心照不宣,维护着表面那一片和谐。
    策炼师阅读 2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