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对是本正能量的书。
在手头同时有两本书(《局外人》和《岛上书店》)的时候,一口气读完了后者,前者到目前还在枕头边以翻阅仅10页的状态躺着,黑色的书封沉闷又压抑。
年岁越长越不喜欢看沉重的东西,这话是艺嫱说的,不得不承认在我身上也很适用,哪怕我比她好歹还小了那么两岁。
其实就是个很俗套的故事,我可以轻易地以读后感的口吻叙述出全书梗概:
痛失爱妻的主人公AJ丧失了对生活的所有兴味,计划通过酗酒离开这个世界。一个被遗弃在书店里的小女孩重新激起了他活下去的热情,也成为他与外界频繁联系的纽带,这条纽带拽着他一点一点地走出自己的封闭空间,重获爱与被爱的力量,重拾付出与接受的意愿,不仅消融了岛民的偏见,还收获了真爱。
很俗套不是吗。
俗套到让我在读的过程中一直能够分心思索着把故事拍成偶像剧应该由哪些明星来适配书中角色,比如周身散发着文艺气息的颓废大叔就可以让吴秀波来演,或者更年轻一些的,你们的老胡。
然而打动我的不过是这个俗套故事强调的简单内核: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个体是不是孤岛,好像是个很见仁见智的问题。《奇葩说》第一季我最喜欢的辩手花希曾在个人公众号里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彼时我还没有读过这本书,还非常感同身受地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以此宣示我就是那个自认为孤岛的孤独的人。
现在看来,花希大概率也读过此书,却没有被这本书说服。
而我,一个耳根子历来软贴贴的人,不仅被说服并且突然好想被恋爱的酸臭味给熏染一番,也突然好想去拥抱家人,去拥抱合上书之后突然变得暖融融的世界。
“一个人无法自成孤岛,要么至少,一个人无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岛。”
正如走出心灵孤岛的AJ仍然有自己的空间界限——对于电子阅读器的拒绝。然而这个界限终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模糊,躺在病床上的他早晚要对电子书缴械投降,因为护士振振有词:纸张不利于清洁。
人越成熟大概越能体会规则的力量,你大可以保留内心属于自己的空间,却不能去违逆社会规则获得成长。
以前每每对世界感到悲观失望的时候,总在心里构想如何逃离现有的生活:“找一所乡村的房子,养一只狗,了此一生”。其实自己也清楚这是极天真的想法,人类的社会属性在现代被无限放大,“隐居”这件事恐怕会成为“被嫌弃的松子”,徒留自暴自弃的怅惋罢了。
“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所以现在的我才会喜欢这本书吧。见惯了世界的残酷真相,就想要在心里寻一些温暖,在这本书里能找到同类并且看到作为同类如果要获得成长应该怎么做,这实在是一本教人乐观向上的书。在这个焦虑时代下的焦虑年纪里,我们都该多读读这样的书。
去拥抱世界吧,哪怕只有一个人,兴许走着走着就能发现世界的不同呢。
人生苦短,积极乐观点总没有什么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