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一次早早地完成了写作打卡,我认为的早。
早上送小姑娘上幼儿园,孩子哭了,撕心的哭,还擦了眼泪正正经经的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那一刻我有带孩子一起去上班的心。
我没有强行撇下孩子,也没有带孩子走。问孩子:我们去买个玩具吧,再给小朋友带点礼物吧!孩子同意。拉着孩子的手向不远处的商店走去。路上有开心的对话,夸张的语言与动作。
“给小朋友带什么礼物呢?每人一个棒棒糖吧!”
“有小朋友牙都掉了。”
“我看看琳琳的牙怎么样,哇,好干净好整齐呀!”
“我不多吃糖。”
“琳琳的习惯真好!”
在商店孩子挑了一个玩具。并说:妈妈,我想在车上玩一会。“好哇!”我没有因为上班可能要迟到而拒绝孩子,我只知道孩子这一刻需要我这么做。“多长时间呢?”孩子回答一分钟。我知道这个一分钟,孩子不会有清晰的概念,但一定知道时间不长。
玩了有一分钟了,我问孩子:“我们带着玩具去幼儿园吧?”
“不带到幼儿园,让它在车里。”
“好,让它在车里睡觉,再给它盖个被子,把脸露出来。下午我们一起来接你。”我说的同时,做完了一系列动作。孩子自己下车,走向幼儿园。到教室门口时,孩子半闭着眼睛说:“我要睡觉。” 我抱起孩子:好哇,爬到妈妈肩上,要装着睡着了啊。老师接过孩子,说:还以为琳琳睡着了。孩子与我挥手再见。看得出孩子的喜悦度在八十。
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的需要,满足了孩子。如果我强行撇下孩子,孩子过一会是不哭了,但对孩子会留下什么影响呢?是难以估计的。如果我不让孩子上车玩,而是觉得玩具都买了,还不赶紧上幼儿园去,那么孩子也没有得到满足,对孩子也会有影响的。
此刻,我喜欢自己的平和。修炼自己,活在当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