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首日便取得了1.37亿的票房。齐刘海、黑眼圈、鳄鱼牙,与传统哪吒大相径庭的邪魅新造型让观众眼前一亮,跌宕起伏而又笑料十足的剧情也让观众直呼过瘾。到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总票房已破七亿,大败同档期的迪士尼经典影片《狮子王》。而且《哪吒》不仅在票房上收获颇丰,在口碑上也是好评如潮,猫眼、豆瓣评分分别为9.7、8.7分,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
虽然这部动画想告诉我们“我命由我不由天”,想告诉我们“成见是一座大山”,但细细研究的话,这实际上是一部熊孩子的养成记。可以说在近乎整部电影中,哪吒都是大家眼中的熊孩子:村民见了它要躲着走,孩子们聚在一起讨伐他,就连自己父母也只好把哪吒关在家中,害怕他出去惹是生非。所以做父母的你可要当心了,因为一不小心,我们的孩子就可能往熊孩子的方向发展。
以下给大家简单梳理以下熊孩子的养成因素:.
1.天生淘气
就如同剧中的哪吒一样,生来便是魔丸转世。有些孩子生来就比较活泼,这时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要适当注意了:不能放任孩子的天性发展,有时候要适当给孩子带一下乾坤圈。
2.缺少父母陪伴
在哪吒生下来之后,父亲因为要给孩子寻医问药远赴天庭,母亲因为工作繁忙长期不在家中,所以哪吒实际上算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也正是因为童年时期父爱母爱的缺失,使得哪吒从小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一部分孩子之所以成为熊孩子便是因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博取父母的关注。所以,工作之余的时间里,还是希望您能多陪陪孩子。
3.缺乏认同表扬
小孩子的心里是最单纯的,他们比我们更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和表扬。在电影中,即使是玩世不恭的哪吒在知道陈塘关的村民们要来参加他的庆生宴时,也会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而当孩子长时间得不到认同和表扬时,便会陷入心灰意冷、放任自流的状态,也就成了大家眼中的熊孩子。
4.上进的方式不对
其实不是所有的熊孩子都是不追求上进的孩子,恰恰相反,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急于求成地追求上进却忽略了方式方法,导致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熊孩子。电影中的哪吒在学得一身本领之后,出去降妖伏魔。却因为方式不对引起众怒,一片好心最终使得误会加深。所以,在教育孩子要上进的同时,还要记得告诉他们使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哟。
5.人心中的成见
这也是本片中想告诉大家的一点: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搬动。社会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标签理论,内容是一旦周围的人为你贴上了某种标签,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才能撕掉这个标签,且这个标签会使孩子真正往这个方向去成长。所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对孩子来说亦是至关重要的。
说了这么多,希望各位父母都能用心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哟。
如果您感觉有兴趣的话,烦请您移步微信公众号“方寸之界”,恭候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