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一个简单的话,如果经几个人的传话,就不是原话了,比原话多了许多,甚至话的原意也变了。
而钱让人捎,有可能越捎越少,本来几百元,经几个人的手,可能不是几百了,可能只剩几十,甚至没有了。
文章的用途如同捎话,要告诉读者一些知识和道理,即文以载道,可有的书空洞无物,文不载道,读后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如同听人说闲话,不载正道载道。
而有价值的却秘而不传,最后失传。正如现在的书,但凡有点用,便付费,其实不见的有什么用,不过是自觉有用罢了。
秦始皇当年就发现这个问题,恨死了这些说闲话的,写的书闲话一堆,迷惑众人,美其名曰“百家争鸣”,一气之下,搞了个“焚书坑儒”,焚书也不过是把那些闲书烧掉,有用的一本也没烧,如医书,卜易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等都没烧。坑儒也不见的是真,也许那些写闲书的人实在气不过,编了个故事,叫焚书坑儒,沫黑秦始皇,因为秦政时间短,秦没有写历史,但百代皆行秦政,说明秦政是好的。
当今,有多少有害的书,有害的影视,有害的游戏,完全可以焚掉,免得坑害人!
始皇啊,你是有功的……
由此可见,有价值的会被人截流,无价值的却泛滥成灾。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现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