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了什么旅行?
开着车,车里传来一首歌,好像叫《旅行的意义》。车窗外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往来穿梭。朋友圈里各种动态,你去了哪里,我去了哪里,或长或短的旅行,或策划已久,或说走就走。
我们为了各种目的旅行。商务旅行,是为了达到生意的目标;蜜月旅行,是为了结束一个旧时代,开启一个新时代;休闲旅行,是为了放逐心情;求学旅行,是为了造就一个崭新的自我……
人们在旅行后,总会有收获。唐朝著名僧人唐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抵达现在的印度,潜心研究佛经,并将无数佛经典籍带回中国,使佛教在中国更加发扬光大,而他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完成的《大唐西域记》,也成为我们研究当时西域文化的重要典籍;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游遍祖国大好河山,记录沿途的人文地理所见所闻,最后集成《徐霞客游记》;古代的诗人们东来西往,才能让我们今人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感受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戚,感受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壮阔,感受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情怀。
当然,现代社会,旅行而有所著的人,也不少。余秋雨先生和凤凰卫视一起,行走全球,才有了《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托尼夫妇作为最早的一批背包客,七十年代就开始i自己印刷旅游中的攻略心得拿到书店卖,并随后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旅游指南出版社,他们撰写的《当我们旅行·<孤独星球>的故事》可以拿来一读,其出版社出版的《Longly Planet》系列旅游指南,誉满全球。美国一对华侨夫妇以笔名林达合著的《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笔记》侧重法国和西班牙乃至欧洲的文化历史的介绍,文风朴实,不矫揉造作,更不是沿途见闻的简单堆砌,值得一读再读。当然,我们在旅游网站上也常见很多普通人,把自己的旅游经历写成攻略,与大家分享,有些后来出了书,如《背包十年》。
旅行其实是一种心情。我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旅行,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高兴,你看到的就是喜气洋洋的美好;你伤感,你看到的就是悲天悯人。我们在旅途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在旅途中,会有意外惊喜,也会有意料之中的失落。
小时候,离家二三十公里,已经是一场旅行,甚至比现在离家几千公里的旅行还要激动,还要彻夜难眠。上大学前,属于潍坊地区的我,连潍坊市都只去过有限的几次,更别说出省。记得小时候,爸爸带我去潍坊的亲戚家,我拿了带我去铁路边看了火车和铁路,当时的心情已经忘记了,相比是激动的。想象,一个父亲带着儿子,坐在铁路边,看着远方,也是有点诗意的吧?
后来上大学、工作,去的地方就慢慢多起来。先是国内,又是国外,旅行成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单位放着旅行必备物品,只要接到出差通知,拎包就走,去机场的路上才开始订票、订酒店等等。社会在发展,空间的距离已经不是问题。乔治克鲁尼主演过一部电影叫《在云端》,抛开电影主题不说,片中真实展现了商务人士“空中飞人”的生活。
奇怪的是,小时候我们渴望旅行。长大了,却更渴望回归,渴望回到起点。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旅行的太久了,有迷失方向的恐惧?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我们开始旅行时,初心是什么?当我们旅行过半,目的地是否还是我们的初心?
也许这才是旅行的意义——让我们的心回到那个起点,回到那个单纯奋斗单纯爱恋的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