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鼠游戏有感
关键词:图式、规范性社会、从众、服从
看过小李子主演的猫鼠游戏的我们几乎都会被电影主人公的逆天智商,强大演技,以及遇事镇定自如的人格特点所折服。不过在我二刷、三刷之后,我最感兴趣的点从主人公阿巴奈尔身上移开了,到了那些群众身上。为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对阿巴奈尔的身份都没有产生怀疑,而是毫不迟疑的接受?他们之中有人产生过怀疑吗?如果有人怀疑的话,为什么没有说出来呢?对此,我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并以他一开始装作老师的那段为例。
影片中,阿巴奈尔刚进入新学校就遭到同学的戏弄,到了教室发现教室里乱糟糟的,而且刚才戏弄他的竟然是他的同班同学,走过他时,还说:“你是推销员吗?看起来像是代课老师。”一句嘲笑他装束的玩笑话给予了他灵感。我想他一方面是不喜欢教室里的吵闹,另一方面是想对刚才戏弄他的同学回以戏弄,所以他开始装作老师。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他打算装作老师之后的一系列行为。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还特意加上了尊称,警告同学们安静下来,走下讲台,问同学们上到哪一课了,并说没人说的话会记全体同学小过一次,再找了刚才嘲笑她的布莱德朗读课文。在真正地代课老师来了之后他也没有慌张,镇定的解释请来代课的是他,并呵斥布莱德继续读,之后还开了家长会,还想到法国面包厂进行课外教学。观看影片的我们因为知道一切真相在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不免要发笑了。那么,在没有看到教师证的前提下,班上那么多同学是怎么判断出阿巴奈尔是个老师,而不是我们认为的学生呢?
这里就要提到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了——图式。图式是人们用来组织他们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关于周围的社会性世界的心理结构。我们对老师的图式是,他们是站在讲台上的,上课教知识的,会布置作业的,会开家长会的,有威严的,代表权威的一类人。因此在原来的格拉瑟老师请了病假并请了新的代课老师来上课的这样的模糊情境下,当阿巴奈尔将老师的一切特征都像模像样地呈现出来之后,运用图式进行自动化思考的同学们都毫不怀疑地认定阿巴奈尔就是他们新的代课老师。
当我们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尽管阿巴奈尔演技与智商都逆天,刚开始唬住了那帮学生,那在之后一个星期的相处中,那些学生们都没有发现一点点异常吗?毕竟老师是一门需要真才实学的职业啊!一个学生怎么能随随便便的当了老师,教授那么多学生法语?而且布莱德和其他同学们一开始不是还因为年龄问题不认为阿巴奈尔是个老师,还对他进行嘲笑了嘛,为什么之后就再没怀疑过呢?
对此,原因多样。一是图式这种心理结构不仅影响了同学们一开始对阿巴奈尔身份的认定,还会影响他们所注意、思考和识记的信息。所以在后期相处过程中,他们也许对那些暴露阿巴奈尔身份的信息,比如年龄太小,学识水平低等,根本就没有注意。因此用来纠正自动化思维错误的控制性思维也就没有起作用了;二是有人注意到了,控制性思维起了作用,对阿巴奈尔的身份存疑,但他不敢说出来。这里就涉及到了社会心理学中规范性社会的影响。由于避免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而产生的不适以及为了得到他人的接纳的需要,而产生了从众行为。这类从众会导致人们公开顺从团体的信念及行为,但并一定会导致个人的私下接纳。这也就导致了虽然有一部分人私底下发现了问题,但大家表面上还是风平浪静的;三是还有服从权威的影响。他们盲目地服从规范,服从权威,没有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任何质疑。四是当他们脑中浮现了一些疑点的时候,由于责任分散化的影响,他们选择将其抛之脑后。他看别人都没有管这件事,他为什么要插一脚,或者他想也许有人已经举报了呢,自己何必要多此一举。以上四点原因是我的一点粗浅见解。
阿巴奈尔在假扮飞行员、律师和医生的时候,行为现象背后的道理与此大体一致。由于篇幅限制,不再过度赘述。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讲到群体是低智商化的,是无意识的产物。所以对于一件事,我们如果要想有正确的认识,跳出群体这个圈子是必要且有效的。如果那群学生中的一个选择问问其他老师,问问其他班同学对阿巴奈尔的印象,问问他们对他的观点想法,也许他们会发现的。
以上。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