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常常会干点无意义的事儿,比如醒来赖会儿床,望着窗外发发呆,拔去绿植里面有些发黄的叶子,电死几只蚊子,和身边人拌会儿嘴,或者数数到底是二十八颗牙还是三十颗牙,再揽镜自照,寻找浓密的细发里藏匿着的几根白发……时间就这样在你的眼底溜走,在你的指缝里漏掉,你便追不回了。可是,为什么要追回它呢,那份安逸、静谧和闲适多么难得啊,用一点时光换取这样的一种心境.,不是很值得吗?
享受这一刻,就好了。
等你的内心获取了某种满足,便可以干点有意义的事了。
(1)
订票
朋友打来语音,提醒你可以预约故宫博物馆的票了,然后三人行的小群里开始确认,定在周五上午吧,周末的已经售罄。孩子们欢呼雀跃,终于可以见面了,对于他们来说,去哪儿都行,只要在一起。大人的想法可是要复杂的多,既然花了时间和金钱这件事就要有意义,能长见识和知识,不然钱花的就有点冤。所以选择了故宫。
(2)
买书
昨天开完家长会,召开了个家庭会议,说是家庭会议,实际上就是约谈少年。在我家,家庭会议就是一场争议最多最激烈的三人组谈话。我说的观点常常会招来先生和儿子的反对,有时候态度还不端正,嘻嘻哈哈,难以进行。但是对于学习严格要求这件事上,先生和我是神同。所以少年往往反对无效,直接通过。
把各科老师的作业和假期学习建议传达下去,然后让少年对自己上学期居家学习,居家期末考试情况做总结和自我反思,自我认知。暑假如何安排?有什么计划?
对于制定什么时间表,写计划,看上去少年听的仔细,却明显有不耐烦的情绪流露。
“妈妈,是不是没有别的了?先去买书吧!除了老师要求的,我还有几本想买的书呢。能一起买吗?”少年对于买书每次都是积极主动。
“当然,只要你喜欢。”
“那就出发吧。”
我俩当即换衣服,去书店。一公里的路程十几分钟就到了。少年选了自己喜欢的,我选了我喜欢的,还有老师要求必买和选买的,一共十一本。
(3)
看书
晚饭后,我们便实行了计划里的一项:每天一盘,一读,一篇,一句。少年每天自己做一道菜,读一个小时纸质书,一篇一百字日记,一句英语。
我选读的是林清玄的散文,少年选读的是《卡门》,先生不选读书,他选出去散步。
《林清玄散文精选》里有60篇,我读了《清欢》《苦瓜特选》《林妈妈水饺》等六篇。每一篇都是生活里再寻常不过的场景,作者总是能从不同的视角发现某些引人深思的哲理,赏心悦目还洗涤灵魂。文字淡淡的,情是浓浓的。比如,他说:清欢是什么呢?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
在《苦瓜特选》里写到:
世上没有不苦的苦瓜,就像没有不苦的恋爱(人生),最好的苦瓜总是最苦,但却是在最苦的时候回转出一种清凉的甘味。
此外,我还去了一趟久违的菜市场,融入了早晨买菜大军,像一个居家大妈一样精挑细选,买回两元一斤带虫眼的油菜,十元六个的老玉米,还有大厂那边运过来的牛羊肉,樱桃,甜瓜,路上还有排长队的油条铺……生活,就是由这些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儿组成,而所谓的有意义无意义也并无界定,无意义其实也是有意义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