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能量匹配工作法 2025.9.5

不知道您或者家里孩子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但是又没有足够的状态,于是心想“先休息下10分钟,有更高能量再火力全开再做”。结果就拿起手机或者打开游戏。往往就很容易就进入“闹钟响了,但是还没休息够”,进入反复拖延模式。

我和我家孩子都遇到过上面情况,不仅拖延而且事后还会陷入自责内耗,“为什么就做不到?”,结果下一次还是会继续拖延。

在找寻解决方法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到了“微行动”(通过微小、可实现的行动撬动重大改变)这一从行为上入手的原则外 , 从能量的角度对 “状态困境” 的诠释给到我很大启发。就是从能量视角出发的 “能量匹配工作法”。它的核心逻辑是,不要求自己 “必须做大事”,而是先做 “当下能量刚好能支持的事”,在行动中逐步唤醒更多能量。毕竟,一旦靠意志力强行对抗疲惫或抵触,反而会触发内心的反抗,让拖延变得更严重。

具体来说就是按 “专注度、思考深度” 把任务拆解成不同能量等级,从 “低门槛、易启动” 的小事先开始,用 “先开始” 带动 “完成”。以学生作业为例,比如各类学习任务,写作文需要80分以上能量值,但是改之前的作文,可能只需要50分能量值,解一道理科大题需要90分能量,整理错题可能只需要60-70分能量值,而整理错题里面的抄题可能又只要10分作业。需要背课文需要80分以上能量值,但是读课文标记生词,只需要10-20分能量值。

总之,就是不要想着一上来就做大事,而去做当下不那么费劲的事情,通过做任务带来成就感和动力,激发多巴胺带来更多能量,进入“做了对的事情”到“做对事情”的正向循环。就像推石头上山,最难得从来不是 “推到山顶”,而是 “先让石头动起来”。先有 “开始” 的第一步,才有后续 “完成” 的无限可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