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建利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上海
幸福君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幸福君,又到了每周五相约的幸福伴读。
有时候,影响一个人的童年经历,未必是严重的分离、创伤或重大事件。
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评判、一种偏见,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杀伤力就不容小觑。
今天的文章,来自一位用了45年时间,才彻底走出童年阴影的女士。
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童年阴影是有改写的可能的,也用真诚的分享,希望唤醒更多成年人对孩子的看见与尊重。
1 “你真愚笨”
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在外公外婆家待的时间比较多。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说当时正在当兵的舅舅生病住院需要一笔钱。
这把外公外婆急坏了,东拼西凑把钱给那个人,之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我在外公出门借钱、外婆做饭的当儿站在门口,无意中看到那个人在一张纸上写什么,看见我后他惊慌失措,并狠狠地瞪我,我感觉他是坏人。
当时我也没敢说,等那个人卷了钱、吃饱喝足逃之夭夭,我才说出来有这么个情节。
外公外婆当时非常生气,骂我愚笨:“该说的你不说!”
外公还因此大病了一场。
之后,亲戚都知道了这件事,包括我的父母,都责怪我,从此我身上就被贴上了“愚笨,不会说话”的标签。
从小学到高中,由于我学习成绩优异,掩盖了这个标签。
但逢年过节,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到了外公外婆家,我总是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
我是同一辈孩子里面是最大的,却从来没有像个孩子一样,开开心心地和伙伴们一起玩耍过。
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玩啊、闹啊,不知道自己合适的位置在哪里,就主动去把大家磕完扔在地上的瓜子皮、花生壳扫干净,帮大人从井里打水,去喂鸡喂羊……
尽管我勤快努力,然而似乎没有一个人看见我,我心里默默地承受着“愚笨和不会说话”这个标签,不知如何是好。
2 打破套子里的自己
上了大学,氛围不一样了。
开学第一件事就是班会,班主任让大家自我介绍,并且当场竞选班干部。
我心里把发言稿过了很多遍,到站起来的时候,只讲了几句话,姓名,从哪儿来的,就结束了。
我内心后悔却无从着手,那个“愚笨、不会说话”的标签,像一个无法破解的魔咒一样,又一次打败了我。
接下来,什么演讲比赛、运动会、和别的班级联谊晚会等,我都像个装在套子里的人,默默地准备,悄悄地规划,就是不敢报名。
除了上课,大家的课外活动都很丰富多彩,而我最多就是参加征文大赛和英语竞赛。
偶尔一次机会,我来到学校英语角,那是每周四晚同学自发组织的活动,里面有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
也许因为是晚上,也许是因为一直喜欢英语,刚开始听别人说,发现我的听力不错,慢慢自己也开口了。
而这一开口,加上每周四都去,时间长了,我认识了好几位研究生和博士朋友。
有位女博士称赞我口语太棒了,说她们博士生里面也很少有口语说得这么好的。
她的肯定对我特别重要,我好像没有那么害怕在人前说话了,我还因为口语好,参加了两期留学生的接待工作。
现在想来,从小到大都没怎么被看见、被肯定过的我,听到师姐对我由衷的欣赏,带给我内心的不仅仅是自信,更是一种“我终于被看见”的滋养。
这种滋养,帮助我渐渐破解“愚笨、不会说话”这个魔咒。
转眼就到了毕业季,我们班级在一间大教室里做毕业设计、画图纸。
小图纸画好需要先交给老师看看,就在要交的时候,我自己发现有一个错误,急得我脸都红了。
我觉得全班同学就我一个这样子,太不好了!
习惯待在套子里的我,还是无法接受自己做得不够好。
这时、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很不怎么样,和我也不是很熟悉的男生大声说:“先交了呗,错了再改呀!怕什么?又不会死!”
他的话,当时听起来感觉很刺耳。
况且,我一直用学习的好坏来衡量自己和其他同学,他学习并不是很用功,只是知道我们班勤工俭学的时候,他要求去食堂卖熟牛肉!
要知道,勤工俭学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打扫卫生、整理图书,哪里会让学生去食堂卖熟牛肉?
时过境迁之后,回想起他那句“怕什么?又不会死!”我心里充满感激,他这句话让我不禁思考——
是啊,我到底在怕什么呢?
我为什么总是战战兢兢、害怕犯错?
我为什么总把自己套在一个套子里,不敢有半点出格、一丝差错?
那之后,再遇到一些我觉得不能接受的情况时,我会有意识地告诉自己“怕什么?又不会死!”
这样一来,我整个人就没那么拧巴了。
3 活出自由灵动的人生
学习了幸福双翼,我才知道:童年时,大人给我贴的那个“愚笨、不会说话”的标签,看似是一句简单的评价,却像一个魔咒一样,束缚着我的心灵。
这个束缚,让我失去了童年时代的天真烂漫,让我活得小心翼翼、害怕犯错。
这种思维和信念,又延伸到我成年后,直接影响着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最让我感到绝望的是,尽管我努力学习、勤快懂事,却依然换不来大人的关注和欣赏。
我就像一个在笼子里努力挣扎的小鸟,却始终得不到爱的滋养和自由的成长。
同学的那句“怕什么?又不会死!”敲醒了我。
原来,我一直活得这么压抑不自在!
而跟随幸福双翼的学习,一步步帮助我从童年的笼子里走出来——
我看清童年时那个怎么努力都不被看见和认可的自己;
我懂得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需求;
我知道该如何行动起来,撕掉标签、活出真正自由灵动的自己。
生命中每一次的经历都不会白白浪费,只要我们具备读懂经历背后资源的智慧。
终于,我用了45年,彻底撕掉童年时大人给我贴的那个魔咒一般的标签。
如今,在公众场合、面对众人,我虽然不如有些人那样滔滔不绝,但我也能自如地表达自己,跟同事和朋友关系融洽,我不再小心翼翼、活在套子里了。
我正在规划一个合理化建议给公司,希望在应收帐款管理方面帮助公司取得进展。
现在,我已经从“愚笨和不会说话”这个套子里爬出来了。
当我再次回想起过去成长中的经历时,就像在看一场电影。
看完电影,我轻松地跟那个活在套子里的人说“拜拜,谢谢”,然后潇洒转身,创造我那自由美好的未来。
幸福双翼经常强调正面表达、正向反馈,以前我认为这是一个沟通技巧。
现在,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力量,我们语言带给孩子的感觉和认知,是孩子一生安全感和自信的来源。
幸运的是,无论童年经历过怎样的伤害,成年后的我们,都有机会通过觉察和成长改写过去、活出全新的自己。
图片 / Pexels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