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特别的孩子,比如特别壮,特别皮,特别叛逆等。来到中一班的这段时间,我也关注到了几个特别的小朋友。
一、孤独的阅读者
武岳个子高高的,胖胖的,戴着一幅眼镜,不太喜欢表达,常常走在队列的最后,有时甚至会走着走着就和队伍走散了,所以我总是拉着他,或者找个小朋友拉着他。
有一次户外的时候,他突然走到我身边,低着头伸出一个出血的手指。我一边带他往医务室走,一边询问他受伤的原因,但是他什么也不肯说。后来到了医务室,面对医生的询问,也只是点头摇头。
发现他每次活动区的时候,都一个人呆在图书区看书,好像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安静,但好像有点孤独。于是我走过去,商量后将他带到搭建区,没过一会儿他哭着过来跟我说:“他们不和我玩”。我拉着他找到那几个不愿意和他玩的孩子,他们嫌武岳动作慢,会拖延他们的活动。我先指出了几个小男生的错误行为,让他们和武岳道歉,又找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儿带着武岳一起玩。
后来在区角讲评的环节,我借着“大带小”的活动引出“强带弱”的主题,引导孩子们懂得同伴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关爱。从这次以后我更加关注武岳,走到哪里都会多看一眼武岳在哪儿,和谁在一起,在干什么,他好像也更加信任我了,遇到问题更愿意和我表达。
二、犹豫的攀爬者
浩博个子不高,胖胖的,不太喜欢笑,特别喜欢劳动,如果得到劳动的机会会积极完成,相反得不到会有点失落。
户外时,我看到浩博爬到树屋里,便一直注视着他,提醒他要小心些。他看了看我,犹豫着走到绳梯口,试探着往外伸脚,我急忙上前两步,一边提醒他要当心,一边询问旁边的老师:浩博善于玩绳梯吗?(因为刚到新班,不清楚孩子的运动水平)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用更加坚定的口吻劝阻浩博,让他先玩别的项目。(因为绳梯对他的体格来说有点危险)
浩博很不情愿地收回腿,转了一圈又跑到另外一个绳梯口。我叫他两遍他都不肯走,我又走到绳梯的下面才把他劝回去。这样反复了三次。我只好先让浩博从木梯处下来,浩博明显有点失落。
我便让浩博先尝试从地面尝试向上爬绳梯,如果能爬上去,那么爬下来肯定也没问题。浩博试了几次,一步也没成功。
之后我又找机会和浩博聊起绳梯,他表示很想玩,但是自己也有点害怕。于是我把他带到攀爬网旁边,告诉他可以先从简单地攀爬练习,慢慢提高自己手臂的力量,逐步实现爬绳梯的目标,浩博欣然同意了,并自信地说:爬这个,我没问题的。
三、哭泣的恋家者
金霖瘦瘦的,在幼儿园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受伤,比如自己不小心摔倒,被小朋友碰到等。金霖的出勤率也不高,每天早上都需要老师下楼去接才肯进门,到了中午又急切地要接走。
这天中午我送金霖的时候便和他聊天,问他为什么每天都要接走,他要么顾左右而言它,要么沉默回避我的问题。于是我又说幼儿园里有很多精彩的事物,引导他和我约定明天中午不接走。并在奶奶来接时,将这一约定也告诉奶奶。
第二天中午吃过饭,我没等金霖开口说要走,便先把大粘贴发给他,表扬他今天没有让奶奶接。金霖低着头,没有接大粘贴,我便直接贴在他身上。不一会儿,金霖的眼圈开始红了,我知道他还是想接走,而且其他老师告诉我,他上午就要求中午接回去了。我故意没有提,而是拉着他在教室里干这干那分散他的注意力,一边干还一边夸他干得好。
很快金霖的红眼圈不见了,他开始主动找活儿干,情绪越来越积极,中午睡得也又快又香。
。。。。。。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爱,只要我们肯多一点细心和耐心,孩子们便多一份安心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