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时常夸我,前不久表扬我管她既不太紧又不太松,昨天又夸我是位“博学于文”的父亲。可惜这个父亲并不博学,对“博学于文”这个词都不熟悉,问了女儿后才知道“于”是哪个“于”,“文”是哪个“文”。当时还怀疑女儿是不是多说了两个字,用博学做形容词就似乎够了。
但女儿既然这么夸我了,总得弄清楚“博学于文”是什么意思,出处何在,用来这样形容人是否合适。现在有网络可查,十分方便。《论语》中就有“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后来顾炎武谈到孔子的“为学之道”时又说了一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意思是:广泛的学习知识,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自身到家国天下知识及经验,都是应该学习的。“行己有耻”也是孔子说过的,和“博学于文”在一起很对仗。顾炎武的这句也非常有名,后人引用的很多。大约是多年前蒋委员长大力提倡“礼义廉耻”的缘故,新中国成立后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似乎故意避免使用“礼义廉耻”这样一些过于传统的词语,耻字似乎只有在无耻这个词语中才用到。所以也有人把“博学于文”和“修身以德”放在一起,“行己有耻”就很少有人提了。再用双引号加“博学于文的人”和“博学于文的学者”来搜索,也可以找到不少例句,但网上的文章中还没有“博学于文的父亲”这么一个短语,不过这么用在语法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孩子看见一个新词往往就会直接拿来用,而很多成年人看见一个陌生的词常常会认为这是我不需要掌握的,因此孩子的词汇量会越来越大,而很多老人的词汇量却非常贫乏。很多人三四十岁以后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失去了学习的欲望,生活成了重复过去,能力和语言都在退化之中。我一天天的看见孩子长大了起来,从我教她说话背诗到她纠正我普通话不标准,n和l到底该怎么读,时间倏忽而过。她在快速的成长,我却快要退化了,然而我在她眼里还是“博学于文”的,不禁有些汗颜。
作为一位孩子心目中博学于文的父亲,不仅应当广泛阅读,也要有所著述才对,就写了这么一点东西,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