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不太记得,上次用公众号推送关于实习/求职的文章是什么时候了。昨天,一位毕业生因为网上的虚假职位信息欺骗,误入传销窝点并不幸失去了生命,这件事让我重新意识到,网上的坑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即便受过再好的教育,也没人能保证自己一定能避免上当受骗。
关于这件事,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观点或立场。目前我只看过好奇心日报记者@唐云路的报道,「李文星的悲剧,是互联网公司增长模式出了问题」。如标题所说,文章认为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是广泛存在于互联网服务中未经审查的虚假信息,在用户增长压力的驱使下,平台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审查义务,而这个漏洞客观上为诈骗者做了背书。
最近几年,诸如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在内的传统招聘网站,逐渐被拉勾、Boss直聘等新兴招聘网站抢去了风头。出于求职需要,我一度是后面这些产品的重度用户,不过由于长沙互联网公司发展水平不高,实际使用体验并不让人满意。其他同事也对我说过,传统招聘网站似乎更好用。
体验方面的问题,理应见仁见智,那也是平台应该解决的问题。就个人而言,找工作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辨别,学会拒绝,学会自我保护。
2013年,我曾经写过一篇粗陋的文章,对自己的择业观做了一番剖析。如果你恰好是职场新人,里面的内容或许有点用处。希望我的经验或者说教训,能够让你在求职路上少受一点苦。
我的择业观(节选)
首发于2013年的人人网
●文=邓布利多
又是一个周一。从3月11日回北京到今天,40多天吧,貌似投出去的简历还不到40份,不过万幸,漫漫求职面试路暂时结束了。
粗略统计一下,面试过的地方大概有凤凰网、36氪、Tom网、财经杂志、网易手机频道、百度、极客公园、多看科技、财经天下周刊、博客天下。求爷爷告奶奶联系过的地方有虎嗅、新浪、腾讯、搜狐、鲜果阅读、大局观APP、果壳网、信睿新媒体、好运Money+、商业价值,无视了某iPhone应用推荐社区的笔试题,也在艰难考虑后婉拒了正在创业的一家汽车网站。
听我介绍完自己的求职经历,某位同学总结说,你去的全部是大公司啊。一下说到点子上,我通常不会考虑不知名的公司,所以当我非应届又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再加上就业形势难看无比时,被发卡的概率非常高,完全不让人意外。
如果没有意外,明天我就该开始为期两到三个月的试用期生活了。在正式开始第一份工作前,如之前承诺的那样,我想简单整理找工作期间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些择业标准。
Q1 在平媒和网站之间,为什么选择后者?你们学新闻的不都喜欢平媒么?
A:第一,我从开始实习就没有正经接触过平面媒体,这对我毕业后入行工作是个比较大的限制。第二,我的兴趣点不在于时政社会新闻,而是相对冷门的体育和科技新闻,再加上前述条件制约,去网站的难度低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而已,四大门户与我无缘其实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
Q2 无论平媒还是网站,你的选择标准似乎非常高,具体是怎么考虑的?
A:我的择业标准是只去自己了解的地方。这个地方必须名声在外,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广阔的平台。我看过很多报刊,刷过许多网站,主流单位有哪些我是非常清楚的。
至于我不了解的地方,很容易遇到气场风格不搭的问题。比如在联系信睿新媒体时,对方负责人仇勇明确告知我不太适合,事实上我之前也几乎不看这本刊物,他的回复完全在意料之中。
2011年在中国新闻周刊实习经历,也让我意识到好平台的价值。如果一开始就能去更好的地方,即便做得不够顶尖出色,但只要有机会认识更多人,他们能够快速了解你供职的单位,对你的职业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Q3 工资待遇你怎么看?有没有明确的薪资要求?
A:当然是有的,而且特别清楚。我是个文科生,普通本科院校学历,比较水的专业,起薪很难超过5K,但3.5K以上应该没问题,因此我面试时的薪资区间就是3.5K-4.5K,具体会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感受浮动,但基本上在这个范围内。
其次我认为,在职业生涯初期,3K和4K区别不大,眼光要放长远,不过这不等于用人单位可以随意压低薪资。我的心理预期摆在那,多给不奢望,但如果薪资低于能力体现,那就是对个人的侮辱。
Q4 期望薪资要看单位情况和自身感受,具体指的是什么?
A:所谓单位情况,当然是他们的实力。如果平台够好,为了顺利拿到Offer,3.5K起薪我是很乐意的。不过对大多数求职者而言,你可能需要依靠面试时的聊天感觉,来判断平台的水准。
我面试过这么多家单位,绝大部分是有愉快经历的。比如我觉得凤凰网的黄主编很和气,网易手机频道的杨同学很帅气,但算得上谈笑风生的,可能只有财经天下周刊、博客天下等少数几家了。
在财经天下周刊面试大约一个小时,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和主编商思林以及副主编崔鹏老师谈天说地,聊圈内八卦,感觉非常放松。去隔壁的博客天下面试时,总监汤涌与我在微博上相识,又都有在中国新闻周刊工作实习的经历,包括负责新媒体业务的前南方周末记者陈鸣老师当场表示欢迎,都让我受宠若惊。
Q5 除了薪水,还有哪些条件促使你做出选择?
A:薪水的确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我更看重入行成长的机会。首先看平台大小,其次看你是否被接纳、接纳后是否有机会发挥特长,再次看你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其他能力能否得到开发。
另外,刚入行通常工资不高,最多也就1K左右的弹性区间,唯一有诱惑的地方可能是弹性工作制,这会让你适应起来轻松一些,而不是分分钟压力山大。
Q6 面了这么多家单位,是否遇上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哪些方面是你很忌讳或者觉得烦躁的?
A:比如说一天面临多个面试的时候,你可能需要把自我介绍,过往经历这些内容重复好几遍。我是个不太会说话的人,基本上每次讲的版本都不完全一致,如果偶尔准备不够走心,冷场起来是很尴尬的。
Extra: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如果“理想”仅仅局限于新闻理想就不太好说了,因为我自认为没什么新闻理想,新闻应该是个再正常不过的职业。
扩大到行业生态以及求职的坚持与妥协。我知道新闻从业门槛很低,我知道媒体招人喜欢学历高、有工作经验,我也知道其实很多媒体光鲜内部其实很操蛋。但从2004年开始对新闻感兴趣,到2008年终于来北京却学了看似背离的专业,再到2011年实习很顺时突然离开去考研、二战失败要以非应届生的身份找工作,我从来不觉得遗憾和后悔。
我对自己的从业理想有过长久的坚持,我也知道自己错过了很多机会,不够勤奋,自我鞭策不够,曾经失去明确的方向,以至于如今进退两难。也许有一天我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这个行业,另外找个另外能谋生的饭碗,这可能不是坏事,但舍弃曾经深信不疑的梦想,还是偶尔会可惜。
职业生涯第一站,起步有点坎坷,好在终归是开始了。那就这样吧,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