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弄虚作假
爱因斯坦13岁年,他父亲把全家搬到了意大利,只留下小爱因斯坦一个人在慕尼黑。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幕尼黑,是德国南部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相当于今天的广州。而爱因斯坦上的那所中学,又相当于北京的人大附中。只要上了这个中学,将来考什么名牌大学不成问题。老爸舍不得让爱因斯坦转学。
没成想,老爸去了意大利没几年,爱因斯坦被学校勒令退学被开除了。
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成绩不好,爱因斯坦的成绩还是蛮不错的,是因为他弄虚作假。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小爱同学人品有问题。
爱因斯坦从年轻的时候,就对军队刻板的生活极为反感。成名后的爱因斯坦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我的世界观》。其中谈到,一个人如果在军乐队的乐声当中,能够得意洋洋地行走,仅凭这一条我就看不上他。
当时德国的制度规定,所有年轻男子到了一定年龄,没有特殊的原因一定要去服役。爱因斯坦就整天琢磨,怎么才能够不参军。
他想到招术和咱们也差不多。他找到一个医生,让人家给他开了一份证明,说他身体不行,不能服军役。
后来,他的这点小花招儿让学校给发现了,于是被勒令退学。
2|倒数第二
被迫退学的爱因斯坦,孤零零地跑到意大利去找他爸。
老爱有点恼火,但还是得想辙,不能让孩子没学上啊。找来找去,最后,爱因斯坦考上了瑞士的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
这是一所特别牛的学校,先后出过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上了大学,干了两件大事,第一是天天琢磨理论物理,第二是忙着谈恋爱,把班上的一名女同学米列娃搞到了手。
到毕业的时候,爱因斯坦在全班排名第四,米列娃第五。
你也许会说,还不错嘛。可是你不知道,他们班一共只有5名学生呢。爱因斯坦的毕业成绩,说好听了是全班第四,说难听了就是倒数第二。他女朋友倒数第一。
所以你看,咱们中国的班主任像防贼一样防着学生谈恋爱,是有前车之鉴的。
当然,对于真正天才的学生,比如爱因斯坦,谈恋爱这事儿,丝毫不会妨碍他取得惊天动地的成就。
3|穷困潦倒
学习成绩不突出,好工作当然就不能给你了。
爱因斯坦读的是师范系的物理专业,最好的出路就是留校将来评副教授、教授。
留校当老师这条道儿,爱因斯坦就别想了,他毕业后只能自主择业。
像中国的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一样,爱因斯坦过上了暗无天日的求职生涯。
他在瑞士的一个气象台,做过数据采集,这是一份小学生会四则运算就可以胜任的工作。
他还跑到一所职业学校当代课老师,那所职业学校离他住的地方特别远,要翻一座山。不过,爱因斯坦喜欢当老师,干得还挺带劲。
爱因斯坦甚至做过最坏的打算,说我还会拉小提琴哩。虽然我拉得不咋地,那我挨门挨户拉小提琴,总能挣一口饭钱吧。你看,这离沿街乞讨都不远了。
4|萝卜招聘
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相当于瑞士的清华,出了这么一个宝贝,生活这么窘迫,不是和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差不多了?
这事一来二去就传开了,人们说,人家好歹也算天之娇子,怎么能这样对待他呢?
爱因斯坦的同学中,有一个混得非常不错,名叫格罗斯曼。他后来也是学界大咖,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的时候,数学部分搞不定,还是请格罗斯曼帮忙完成的。
格罗斯曼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眼见着小师弟、小师妹混成这副鬼样子,做师兄的觉得自己有责任帮他们一把。
不过,格罗斯曼自己也没什么社会关系,就求他老爸帮忙,他爸又请托了他的一个朋友——瑞士专利局的时任局长海勒。
老朋友开了口,海勒局长不好驳面子。不过也不能做的太明目张胆了,于是,海勒局长就在报纸上公开做了一个招聘广告:专利局招聘一个技术员,负责审查电气方面的专利事务。要求大学毕业,精通物理。
你想,瑞士本来就没多少人口,大学毕业生又少,学物理的就更少。稍微有点出息的都找到单位了,还会等着专利局招聘?这则广告,其实就是针对爱因斯坦的萝卜招聘。
于是,爱因斯坦就顶着一头鸡窝似的乱发去应聘,成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小公务员。
(《罗辑思维》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