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乘风破浪
第一章
澳洲者,字大利亚,年方二百也。此国独处南半球之一隅,大洋环抱,沃野千里;矿藏如麻,物阜民丰。向往在中国时亦略知其盛名,所以当他终于登上飞往墨尔本之班机时,心情颇为兴奋。此番万里独行,未来全是未知数,但风险与希望并存,反让人倍添了几分豪情。
1988年10月12日中午12时,澳航的班机准时在墨尔本机场降落。向往此时的心情难免有点紧张。虽说在大学时学了两三年英语,但能否真正派上用场仍未可知。幸亏他心里早就有了上刀山下火海的准备,所以此刻他紧握拳头,对自己说: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加油!
提出行李走出机场后,他拿出入学通知书,用蹩脚的英语问机场的工作人员:“我怎样才能找到这所学校?”
一位年迈的当地人很热情地指点他上了一部从机场开到市中心的专线巴士,并帮助他将笨重的行李搬上车。向往非常感激地连声说“芬乔,芬乔,”老人家笑着摆了摆手。这是向往毕生第一次用所学的英语用在了实践上,事实证明洋人还是可以听懂他的话的。他的脸上泛起了得意的笑容,紧张情绪一扫而空。
车到市中心的终点站后,向往推着几大包吓人的行李,一边走一边向路人问路,并一边实习英语。就这样误打误撞,走了好几个路口。但当他已经很接近他要去的那所学校时,他的小行李车却因为不胜负荷而翻倒在路边,几包行李散落一地。向往本能地向四处张望,希望能找到一两个中国同胞来帮忙。但首先走过来帮他的,却是两个年轻的老外。他们热情洋溢的雷锋精神,使向往如沐春风。行李很快就重新包扎好了,可是向往除了说“芬乔”之外,却无法再用別的言语去表达他由衷的謝意。他当时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澳洲的老外个个都是活雷锋!可惜鄙人不学无术,无以用更好的英语词汇来答謝人家。”
就这样,他终于走到了他要去报名的学校。由于这所学校有会说中文的工作人员,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好象特别的顺利。办好了手续后,他问会讲中文的那个叫Paul的工作人员:“我怎样才能找到住的地方?”
Paul说:“学校底层basement 的墙上有很多招租广告,你去那里看看吧。”
向往于是搬着行李下了底层。果然,明亮的大厅的四壁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招租广告,内容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条件,价钱,地址,联系电话等等。向往此时正是负资产的欠债人,当然是要看那些价钱便宜的房子。但因为招租的广告实在太多,花多眼乱,他一时竟然没有了头绪。“随便先逮住一个,碰运气吧。”他这样想着,突然,有一个人向他走了过来,用略带粤语口音的中文问:“请问你是在找住的地方吗?”向往回头一看,不禁大喜。但见来者面目清秀,成熟稳重,一看便知是可靠诚实之人。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向往当即便将自己的状况和盘托出,并问对方贵姓。那人说:“我叫陈文,你叫我Peter 就行了。我们现在有四个留学生合租了一间两房一厅的公寓,其中有一间房面积较大,想招多一个人。如果五人合租的话,平均毎人毎周的房租是十七澳元,水电煤气费另计。你有兴趣吗?”向往当即表态:“我可以马上把行李搬过去吗?”陈文说:“热烈欢迎。我现在就带你过去吧。”向往呼了一口气,心头的又一块石头落了地。
陈文帮向往搬着行李,走到路口,上了一辆有轨电车。这种电车很特别,走起来“卡隆卡隆”地响。因为初来乍到,向往在车上自然问三问四,陈文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目的地很快就到了。刚下了车,突然有一个大声公从马路对面走了过来,边走边喊道:“Peter,你已经找到share房的人了?”正是:异国陌路何所惧,柳暗花明总是村。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