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金华的双龙洞,还是儿时学了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双龙洞》后知道的。叶先生用朴实无华的笔墨给我的生命中第一次烙下了双龙洞的印迹,那时的我还是一个长在北方农村的懵懂的孩子,不敢奢望去看看,只是心中有些憧憬罢了,这些憧憬也被岁月慢慢的剥蚀的支离破碎了。
2011年5月,因为一些私事的缘故,我去了趟金华,有幸游览了双龙洞,终于在二十年后,圆了自己儿时的游双龙洞梦想。
5月8日下午,我和从杭州匆匆赶来的表弟从骆家塘打车沿着当年叶先生走过的道路向双龙洞进发。那天风和日丽,天气清朗,透过车窗往外看,满眼尽是一片翠绿,那生命的颜色将整个金华包裹其中,让我们感受到这座被称为“中国最宜居城市”勃勃生机。人们常说绿色是“希望”,那么这也该是一座“希望之城”吧!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车子驶到了北山脚下。北山算不上是一座高山,然而却显得那么妩媚秀丽。如果要将北方的山和金华山做一个比较,那我只能说,北方的山就是一位健硕的北方大汉,而金华的山便是一位可人的江南采莲的女子。大汉较之女子,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韵致。
车子终于是到了售票点,我们迫不及待的卖了票就进入景区。
一座座不算高大却很秀丽的山峰,远远近近,扑面而来。时值五月,那漫山遍野的绿刺住了我的眼睛。那满目的绿色虽然在我未进景区之前已浅尝过了,可实实在在的去用眼睛去触摸这无尽的绿色时,还是让我心头一震,我震惊于这一片无垠的绿,这一片纯粹的绿,就那么生机勃勃的呈现给我。心中不禁又羡慕起金华人,每天都生活在绿色中,每天都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每一天。
不觉又向上走了十几米,一块大石头挡在眼前,石头上面镌刻着“双龙胜景”四个字,苍劲有力,据说这四个字是明太祖朱元璋题写的,我不太懂得书法,但透过这几个字,我依稀能想到当年的一代帝王被眼前的美景所折服的样子。
拾阶而上,前面出现了一片较宽阔的小广场,广场一侧,有清澈的溪水淙淙而下,高大的树木倒映其中,鸟语花香。正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约两三米,长七八米的长方形石壁,上面是用正楷镌刻着的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笔体端庄而严肃,恰似叶先生的人格写照。当年叶先生游览双龙洞的时候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那篇记载心灵被大自然震撼的文章,如今会被镌刻在这里,也成为了一道不灭的风景。我不禁问自己,是双龙洞美好的风光成就了叶先生的千古文章,还是叶先生的千古文章成就了双龙洞的不衰盛名?我在这个石壁前留了影,只想和先生走的再近些罢了。
离开小广场继续沿着石阶向上走,两旁的风光之美自不用多说了,终于是来到了双龙洞。
双龙洞分外洞、内洞。还未进洞,就感觉到一股清凉迎面而来,我们紧走几步,来到洞中,真是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四下观望,第一感觉是如入仙境,第二感觉是目不暇接,第三感觉就是鬼斧神工,第四感觉就只能是不可言喻了。外洞十分开阔,大概可以容纳千人,凉风习习,古诗有云:“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真是切切的很。石壁上安有各色彩灯,亮堂堂的照在洞中,现出一派斑斓,亦真亦幻,仙境怕也不过如此。
随游人继续前行,走过一座只能容一人过的小桥,经过第一道检票处,就要进入内洞了,这进入内洞的独特方式恐怕会是每位游客都终身难忘的。
内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仅通水路,水路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石屏下面是潺潺的的小河,清澈无尘,水底的细沙被灯光一照,发出粼粼的光芒,仿佛水中沉着的是颗颗的珍珠。游客要进入内洞,必须平卧在小船之内,由人牵引入内。我和表弟平躺在一条小船里,感觉那万钧的石壁就贴着鼻尖而过,当时真是惊出一身冷汗。表弟笑我鼻子太高,说我的鼻会被石壁挂掉,所以,进了内洞第一件事就是摸摸鼻子,庆幸还在,真是有惊无险。有古人作诗“千尺横梁压水底,轻舟仰卧人回溪”,想必这种独特方式从古就有吧。
告别刚才的余悸,我才仔细打量内洞,这真是算的是别有洞天,抬头仰望,有一条青色钟乳岩纹自东北洞顶蜿蜒而来,另有一条黄色钟乳石自西北俯冲而至,龙状清晰可辨,形象逼真,似乎要一飞冲天。正是有了这两条龙形钟乳石,才有了双龙洞的名字。再往四处看,到处怪石林立,或从洞顶直插入洞底,或峭楞楞突兀在前,或半悬于洞中,似乎摇摇欲坠。最让我喜爱的还是那石径一旁的流水,在这幽深的洞内发出的声响竟然也少了露天在外的噪杂,多了几分空灵,似天籁之音,涤荡人的心灵。
我们沿水而上,也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走了多少石阶,猛然听到一阵轰鸣,如阵阵战鼓,响彻山洞。导游说前面就到了冰壶洞瀑布了,大家顿时有了精神,争先恐后向上奋力攀登,终于瀑布就在眼前了。
眼前呈现出一条宽约5米,高约10米的瀑布,如一条澄净的白练自上而下,挡在了游人的面前,水声轰隆,如万马千军在战场嘶鸣。四周飞溅的水珠时不时的和游人们来一个亲密接触,空气中弥漫着山泉的幽香,真想捧一掬水在手里,感受一下它的清凉,品尝一下它的冰爽呀!
在瀑布前逗留了十几分钟,我们就继续向上前行,然后出口就到了。等我们出了出口四周一看,才发现已到了半山腰了。原来这双龙洞竟然是从山下盘旋蜿蜒到山腰,并不是直通通向前的。我真是感慨这大自然的魅力呀,既让人们有了攀登山峰的那份艰难,又不忘在曲折中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这么一片美好,竟然藏在一座大山的腹中!
出了双龙洞,游人们又朝“桃源洞”进发。这“桃源洞”据说是晋代的修道者黄初平修炼的地方,相传“叱石成羊”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能有如此美妙的传说,我想这地方自然也是别有一番风致的。
我和表弟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去“桃源洞”了,虽说有些遗憾,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美好的憧憬,我们相约有机会再游“桃源洞”。
人每到一处游览必然贪胜心切,反而把享受美景变成了走马观花,累了心志,却无所得,何不就一处美景尽情去领略,尽情去享受,这才是游的真谛。想起了贾平凹的《三游华山》中的几句话,“如今不去上山,山的美妙永远对我产生吸引力。如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力,但好花折在手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剥了,光泽就没有了”。
这几句话真是很有道理,游山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千辛万苦寻得一点小幸福之后,总不能就此而满足,应该给我们再留下一点新的希望,人才活的有点动力。每天都有一个新的希望在前头向我们招手,我们就不会失去活着的勇气和力量,人生就是一次次希望延续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走好人生这个旅程的每一步,让我们的人生之旅每天都有一个希望在等着我们。
这就是我这次游双龙洞的一点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