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看完的第一本书。这种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时常提醒自己,天下之大之美常被无视,而多少庸人自扰式的忙碌,却只是浪费余生。那些沉默的风景,无论是看得见的,还是藏在心底的,又真正体会了多少呢?不要说没有时间,时间永远是相对的,不是活在了这里,就是活在了那里。
朋友送的。怎么说呢,如果压缩掉1/2或2/3内容的话,可能就更好了。装帧确实不错,不过59元的定价让这点看起来也显得理所当然。建议还没读的兄弟把序言和目录温习一遍,之后可采取跳读法。
全书所展现的恢弘的视野,让人着迷。将社交媒体的演进放置在2000年的历史维度里,有趣而耐人寻味。作者的核心观点认为今天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其实是从古罗马的公共广场,或者17世纪欧洲咖啡馆的精神和实践回归,而近150年历史的大众传播历史则更像是一段意外的插曲,本质上人类将回到更加具有开放和公共性的传播路径上。值得一提的是,林华的翻译流畅而到位,与本书作者的才华交相辉映。好书,好书,力荐。
一本工具书。航班延误,在机场顺手买来的,既可以当书读,也可以当笔记本用。日本这个民族的整理术确实了得,前些年看过一本断舍离,对我如何看待物品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极大。
这本书依然在我的每年反刍书单之列,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重温一遍。我知道这么说有些人大概会觉得有夸大之嫌,但可能因为它是我所接触到商业类回忆录中,率先如此坦诚以及如此接地气地把问题和解决方案都和盘托出的缘故,所以也就先入为主了。对于互联网创业者而言,可以将之当作创业手册来看,除了少数与国情有偏差的章节,如企业公益,其他章节个人觉得今天看也没有过时。不过,这本书的翻译是个糟点,出版社如果愿意,我可以提供一张勘误表给他们。
因着9月的下半月里去西藏,这本书被我带着,利用一周左右旅途上的碎片时间陆续读完。这是第二遍读,已不记得第一次读时的感受。对死的无明,是对生的困惑的根源,这是在回程飞机上合上封面后,瞬间蹦出来的第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