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21天写作训练很难熬,没想到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坚持了17天,也并没有觉得有太大困难,当然也没感觉有很大的收获,但毕竟留下了17篇拙作可聊以自慰。
弘丹老师说“天天写东西并不是很难,但一天写一篇文章,其实难度挺大的。”
我深以为然。
前几天一直在努力写文章,今天我想停一停,写篇随意点的日记,想到哪就写到哪,顺带回顾一下前段时间的写作之路。
1、 写作进步很难短期见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刚才在简书上查了一下,我共计写了17篇文章,字数是17639字,按原计划每日500字,我已经超额9139字完成任务,超出计划一倍还多。如果仅看字数,我应该沾沾自喜才对。但是自己心里很明白,我基本没有什么进步,就算21天活动结束,我估计也变化不大。所以,写作之路既艰辛又漫长,一个人想要在这条路上跋涉,注定要忍受常人难以克服的艰难困苦。
2、 即使你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吗?
首先要界定一下成功的定义。就写作而言,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有些人可能想成名成家,有些人可能想习得一项技能,有些人的目标可能仅仅想要学会清晰的表达。。。。。追求不同,目标也不同。
但是,你的目标订得越高,能实现的几率也越小。举个栗子:
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写作发烧友乾隆皇帝在位63年,总计写下了43000余首诗,其诗词创作的总量已接近于整部《全唐诗》,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诗词产量最高的诗人了。不知要超过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数量多少倍,但是,这位超级写作狂人并无一首诗歌被后人传诵,是不是很悲催?
3、 既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我们还要坚持吗?
答案是肯定的!
实际上我举乾隆皇帝的例子是设置了一个逻辑迷局,以矛盾的特殊性来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其实乾隆皇帝很难作为一个失败的案例,只是后人为他设定了一个太高的目标—把他和李白、杜甫等人相比,如果按这个标准,世上又有几个人能不失败?尽管乾隆皇帝的诗很一般,但他的文学功底还是非常深厚的。
所以对于写作来讲,我们应该给自己订个小目标,先写他一亿字!
4、 关于写作方法
个人觉得“多读、多写、多改”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结合最近十多天的练习来分析,我觉得还是写得太急了些。有的时候工作忙,下班急着交作业,往往头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写作思路就匆忙动笔,结果越写越局促、越写越困惑,尽管强撑着写完了,但连自己都没有信心读下去,可想而知这样的作品读者必然会掩鼻而过了。
所以,在接下来的写作之旅,我会适当放慢一下脚步,增加一写思考时间,文章写完以后先放几天,然后深入修改。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明显的进步。
5、 关于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对写作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李敖“撕书”用于搜集、归纳写作素材的文章,结果有群里朋友打趣说她不忍心毁书,但又要巧妙地运用这个方法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可以用印象笔记或有道云笔记这样的工具,我本人在用有道云笔记,但用得很烂,如果有用得好的群友,强烈建议写个攻略分享一下。
另外还看到了一个咪蒙搜集整理素材的方法,觉得也非常不错,简单易行,所以摘过来与大家分享。
在她的电脑桌面上有个文件夹,咪蒙会随时把看到的有趣、有创意、有想象力的句子、图片、视觉设计等玩意扔进去,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整理,分类到我的笑话库、语录库、标题库、选题库、图片库、版式库里。
咪蒙说:“这些都是我的养分,别人可能是遇到问题才临时找方法,我是随时在更新自己的素材库和方法库,有这种充沛的准备打底,我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过着每天睡到自然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