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和一个人吵架,他总是轻易的判断评论我,说我做事佛系,说我不听别人意见,说我无所谓,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词。
我听了很压抑,很委屈,很生气,不开心,就对他拼命解释,列举种种、辩解。
并让他举例,我可以一一解释。当时就觉得我明明不是这样的人,而他就是片面,狭隘,就是不理解我,就这样吵来吵去大半天,心情低落,委屈,不开心。
在晚上大概10点左右的时候,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突然内心一震。内心有个声音出来了,说我为什么生气,我才找到了答案。
我就有浮现一个问题,问自己,我是他所说的那样的人吗。
自己回答,不是!
这不是事实,那为什么我会在意呢,我对自己说,原来我是想拼命告诉他我不是,不想让他误会。我的目的就是想证明我不是这样的人。
然后我就觉悟到,我告诉他我不是,他就会改变吗?也许会,也许不会。
而最关键的是,他的看法就能代表我吗。
答案,不能!同理,刚在吵架时,我对他的看法就是事实吗,答:不是!
于是我胸口一下放松了,我终于明白,原来两个人都在挣对错,目的只为证明自己明明不是那样的人,
别人的看法也只是看法,不是你的事实。
你的起心动念与自我证明的模式,就是在无觉知的情况下,发生的自动化反应。
悟到这一层,烦恼就没了,就放下了,通常我们太急于证明什么,然,别人的看法也是根深蒂固。你该是什么样的人,终究会明白。
论语中说,“善道而忠告,不可则止,勿自辱也”该解释与交流的时候,就交流,可以心平气和,但若行不通,就停止,不在执着证明什么,这不是远离,逃避,或清高,我们很多时候的矛盾与冲突,就是想让自己在乎的人不误解。
就陷入到对与错的二二争论中,但若从思想,看法角度,都是对的,都是自己的看法与偏见。也都是错的,因为你看对方的看法,都不是事实啊。
所以,无对无错。佛说的,不落对错,只问因果,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道理很简单,说我早知道啊!但体证却不容易哦。
所以千万别被“道理”所误,,影响了体证,那就成了典型的脑人。只是活在思维的道理中,无法与人与事与当下链接。
别人说一句体证后的感悟,他马上被他的思维下个定义和概念,一旦下了这个定义和概念,那么就被纳入他那些概念和定义的频道,纳入他的经验和认知之中。
从而影响了他对别人那句话背后的开悟的领会。这个很严重,被语言所障碍了,是他自己的思维,用语言表达的觉悟,非语言本身所能传达。
若放下自己思维对语言的判断,定义和概念,用心体会。才能透过文字,去到字面背后的智慧和觉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千万别被自己思维骗了,那样无法进步。
我记得之前我受委屈的时候,身边人总是用道理说服我,说过之后内心还是很委屈。就是让自己大脑拼命去认同道理而否定或压抑了自己情绪。
压到一定程度,以为想通了,不苦了,后来才明白只是压到了潜意识中了,而这些负面情绪一直都在。后来慢慢明白了,当这些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接受它、认可它、尊重它、不苛责,让它和自己相处,慢慢便不再受其影响。
正如一句话讲的,给自己一杯酒,敬所有的过去,和所有的过不去,当认同并接受过不去时,实质上已经放下了,最大的痛苦是说不出的痛苦,若能平静说出来时,心里已经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