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招季里,选择无处不在。
一开始,是你选行业/公司/职位;
紧接着,是面试官挑剔你的学历/经验/技能/眼界。
经历多轮面试后,不少表现优秀的同学,
收到了多家企业递来的橄榄枝。
手持多份offer,却反而犯了难。
除了薪水这一硬性标准,
还要从什么方面挑选人生的第一份offer呢?
了解自己的需求
最开始网申的时候,出于广撒网,多捞鱼的心态,凡是看上去还不错的校招,我们都会想去试一试。
这其中不乏一些看着待遇还不错,实际上自己却不那么感兴趣的职位。机缘巧合,你最终拿到了他们家的offer,但是你其实并不喜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前阵子刷爆朋友圈的那位北大女生了:身在银行批卡,心在互联网冲浪。
当自身的职业追求和目前的工职位不匹配的时候,消极怠工的情绪自然就会在心里疯长。所以,在你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前,请认真、耐心地思考这个问题:
>> 你希望从工作里获得什么?
这个问题很宽泛了,薪水、稳定感、晋升机会、名誉、还是权力。正面的思考,可能千头万绪。
那反过来想想,你不希望在这一份工作中得到什么?即你不喜欢什么。而这份工作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负面体验,你能接受吗?
举个栗子吧
▼
不能离父母太远,不能离女(男)朋友太远。饭菜的口味自己要喜欢,方言不至于太难懂,天气不能太冷/太热/老下雨。
在你纠结考虑的时候,不妨将你觉得重要的诉求统统按点写下来,然后给它们排序。
这样一来,你最需求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在明确自己内在需求外,接下来,我们要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虽说,毕业的一两年时间,都可以作为职业的探索期,但讲真,你的第一份工作,有时候也会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为,在这一两年时间内,这一份工作会为你积累的相关经验、人脉、行事风格,从而会直接决定你未来的工作选择和转变。
所以,你在选择offer时,不能将它简单看成一份能让你糊口的工作,而是——你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这不是让你去确定你要具体做什么,而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所以,你现在要做的事,将未来10年的职业规划简单地写下来。不用多详细的计划文案,你只要将3年、6年、8年、10年的希望达到的职场状态、生活画面描绘出来。
然后你需要找一张舒服的沙发,开始进行脑内想象:
我喜欢文字,想要搞创作,做文案策划,那么这份工作,我感觉现在还不错诶,但是如果每天不停地重复做两年呢?三年呢?我能坚持下去吗?
这样一番操作后,你大概就能知道,哪份offer才是你真正需要的了。
选择优秀的公司和上司
第一,我们要选择一家优秀的公司。
因为优秀的公司,意味着行业有前景,公司有钱景。再者,工作机制完善,同时高效务实,有利于作为职场新人的你更好地提高你的职场技能,形成健全的职场修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判定这家公司是否比较有前景呢?
有前景的公司,必须是朝阳行业。一个有朝气的公司更能让人奋进。同时这也意味着,你将来能拥有更多的机会。
到底哪些是夕阳行业,哪些是朝阳行业,这些公司阿熊没法跟你一个个列举,这些需要靠自己日常的积累与积极搜集信息,例如利用起你身边的资源,看看年度行业报告、问问研究相关行业的老师教授、向亲戚朋友们打听。
从这些人脉的全方面打听下,你就能大概了解一个行业的行情。
网络的文字表达,别人的言传,或许很难判定自己是否与公司的价值观匹配。那么,我还有其他方式知道自己的“三观”是否与该公司匹配呢?
答案就是,面试,就是最好的实地考察,多观察多想。
举个例子,两个公司给你发送面试通知,这是件小事吧,但是门道可不少。
↓↓↓
A公司:只有一份邮件,格式混乱。再无其他。
B公司:通知一式三份:电话确认、短信通知、邮件通知。要求你必须回函,若无回函还会再次确认。
A和B,孰优孰劣,想必阿熊就不用多说了。
去应聘,会路过该公司的办公室吧?每个人都在各司其职,还是喝茶聊天这你能发现吧?面试的时候,能观察到HR的办事流程吧?他们文件的阅读摆放是混乱无序还是井井有条?
在这些短暂的接触机会里,你用心了,总能观察到一个公司的工作氛围。一个高效的公司和一个懈怠的公司差别还是很大的。
上班不是茶话会,踩着prada的女王看上的也是踏实努力的安妮·海瑟薇。沉迷朋友圈晒公司logo晒礼盒晒年会照片,除了点赞是不会带来其他实质好处的。
第二,一个好领导,意味着你少奋斗好几年!
和你每日相对八小时以上的直属上级,掌握你的生杀大权。你得去判断他是不是一个能让你成长的人。好的上司总会不经意地给你指点,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让人受益匪浅,也不吝带上你提升眼界。
你在面试的过程中,接触的可能不是未来的直属上司,却能通过面试官对该公司的员工有个大概的了解:
他们的谈吐大方有度吗?和你的对话是有条理有逻辑的吗?他们注重细节吗?自己的着装和妆容如何?
这些小细节都能反应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碰上一个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工作流程混乱,出错就推诿甩锅给下属的极品领导,你的未来可想而知。
创业公司VS资深企业
现实是,有不少优秀的童鞋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选择困难症:一份offer是创业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不错,另一个offer是大公司福利好,工作稳定,不知道选哪个好。
其实,创业公司和资深企业各有优势,你的选择应该是建立在你自身的条件上。
创业公司很锻炼人,如果你意志坚定,充满干劲其实未尝不可。他们缺人手缺资金,一块钱掰成三块用,一个员工也经常身兼数岗。
而且创业dalao通常都是原行业内该领域的精英,在他们的手下工作,往往比你在资深企业里庸庸碌碌成长得快。因为他需要你为他打拼,那么你就得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所以,你的不足、你哪儿还能增进,他们都会毫不吝啬地指出来。
去这样的小公司,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接触地面,接触用户,接触市场。锻炼点心智和执行力。马云爸爸说,应届生不要想着进阿里巴巴?先到中小企业吃点苦头去!其实不是没道理的。
但是你在这样的小公司里,武功修炼的再高,始终还是野路子出家。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大公司能帮助初入职场的你建立一套完善严密的职业习惯。包括思维谈吐的逻辑,工具的使用能力,文案策划的基本功,PPT怎么样才能更拿的出手,各种状况的标准化的解决方案等等,能让你的基本功受到强效的锤炼。这些东西一旦形成,受益终生。
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资深的大企业对眼界格局的影响也很大,这是绝大多数小公司不可能为你提供到的。
所以,在选择一份offer前,除了要考虑薪酬,养活自己外,还要考虑的是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公司的发展前景等。
你可以吊儿郎当一两年,但你不能混一辈子。
[你的第一份offer,不单单是你未来几年的生计依托、炫耀资本。它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是很重要的一个路标,希望大家看了今天的文章,都能获得一点点启发哦。]
作者|Eros
资料来源|网络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