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节奏是曲子的灵魂。而一个人的乐感,则是从根本上决定了你对曲子表现的层次和水平。
我们会发现很多身边的朋友,吹萨克斯已经有好几年了甚至是十几年了,听完他们吹奏后,尽管还算流畅,但是有骨头,却缺少血肉,很难让人有“优美旋律”的欣赏美感。这就是因为演奏者的乐感不足造成的结果。
乐感,不像节奏感,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无数次的熏陶慢慢积累起来的。在这一点上,专业音乐人士占尽了先机。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各种音乐所包围,在音乐的环境中一路走来,才造就了今天他们在音乐表现上的“与众不同”以及对于音乐表现“信手拈来”的自信。这就像“腌咸菜”,只要是在咸菜缸里,不论是萝卜,黄瓜,豆角还是芥菜疙瘩,到时候出来的都是咸菜。一个萝卜,如果只是加点盐拌一下,最多也就是一盘“凉拌萝卜”而不能叫做“咸菜”,因为它缺少了“被腌制”的重要过程,其味道自然也就没有了腌制后的那种厚重感。这就是环境的重要性。
业余爱好者朋友大多只是把音乐或者玩乐器当成了自己的爱好,用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或者是打发时间,很少注重专门的乐感的培养和积累,最多了就是平时听听自己喜欢的歌曲,很少去研究和琢磨它。当然也会有一些“民间高手”由于在音乐理解和感知方面的“天众奇才”,稍加训练,在这方面就一点都不输于专业人士了。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觉、感知和感悟。也可以说是你对音乐旋律的理解和把控。它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乐感不是简单的有或者没有,它也有高低深浅之分。乐感较强的朋友,吹的是旋律,讲的是故事,而乐感较差的朋友就吹的是音符了。两者呈现给人们的结果自然是有很大差别的。
那么,我们业余爱好者朋友怎样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乐感呢?也就是说,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一块腌咸菜的材料,也能放到缸里让自己成为一盘咸菜呢”?这就要自己创造条件和环境,只要是与音乐和美相关的艺术都要多加关注,多去欣赏和体验美好的事物,多听美好的乐曲,其次还要多哼唱,再就是多思考。这种日复一日的积累和训练会让你的乐感逐渐积累和丰富。这种修炼是全方位的,提升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乐感,而是音乐素养,甚至是价值观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好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沉下心来去学习,揣摩优秀的作品,会使自己演奏出发自内心的震感的“音符和旋律”,而不是那种只是“流于表面”的炫技和热闹。下面四个方法有助于提升乐感,有助于帮助你自己对音乐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1.吹音符--一开始的学习阶段,只求节奏的平稳和音准的正确;
2.吹歌词--提升一个层次,实现利用萨克斯唱歌的功能,对曲子进 行简单的演绎;
3.吹旋律--让曲子“活”起来,悦耳、顺畅,展示了乐曲的基本美感;
4.吹故事--让每个音符、每个乐句增加穿透力,引起听众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