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被解释为一种情感,是两个人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的感觉。
但我认为,爱情并非如此,并非仅仅如此。
比如父母的爱情。
父母的爱情,就像是搭伙儿过日子。
在我父母都还年轻的时候,他们不论男女,都要靠力气来维持生活。
那时候的贫富差距只在口粮上体现,那时候的生活幸福感,全部用“工分”来衡量。
在那个男女绝对平等的时代里,女人必须找个可以依靠的男人,否则温饱都是问题。
那时候没有帅哥和美女,大家眼中的明星就是劳动能手。谁力气大,谁干活儿快,媒婆就上赶着当经纪人。
经过别人的介绍,我父母在劳动场上相互认识,并且结下了深厚的劳动情谊。
每天早出晚归,没有情话,只是埋头干活儿。唯一的交流,就是一个递水,一个擦汗。
他们说,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两个人搭伙儿过日子,能吃饱就行。
父母的爱情,就是每天的柴米油盐。
父母结婚的时候,并没有彩礼、豪车、新房,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裸婚”。
亲朋好友们把家里的好东西都拿来,堆在桌上,彼此分享。大家能在一起吃个饭,尝两口酒,走时分个鸡蛋,就很不错了,新婚的酒席就如此简单。
不能耽误大家的休息时间,不能喝醉,因为明天还要干活,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
家里的家具就是方桌、长凳、床、被子。电器只有手电。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公社的模式也在改变,父母结婚后的生活慢慢的有了起色,但依然很困难。
父亲果断的放弃了工作,响应号召,下了海,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拉一帮子人,做起了包工头。
父亲承包工程需要垫资,能借的,都借了,朋友和亲戚都躲着他。
家里快揭不开锅了,但母亲从未埋怨过,因为她信任和支持父亲。
为了生活,母亲从快要倒闭的厂子里辞职,在家里开始养鸡养猪种菜,休息的时间会去集市卖鸡蛋。
那一年,母亲身上一直都有粪的味道,亲戚朋友都会特意疏远她,用嫌弃的表情看着她。
但她却撑起了这个家,柴米油盐全是她一点一点挣来的。她没有任何怨言。
慢慢的家里买了电视,冰箱,录像机,奔了小康,父母的那些朋友和亲戚都常来家里看电影,聊聊国家大事,聊聊生财之道。
他们说,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知道要挣钱养家,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家人过好。
父母的爱情,就是寄望于子女。
父母平时很少交流,一般都是老妈喊:“吃饭!”老爸答:“哦!”
但他们好像对我有说不完的话。
父亲很严厉,对什么都要求很高,对我更是如此。
什么事情必须做,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做,什么事情要抢着做,他总是一堆大道理,说起来没完没了,治疗失眠应该是个专家。
他说他没有什么文化,吃了很多亏,所以我必须好好学习;他说干活很苦很累,最底层的人付出总与回报不对等,所以我必须好好学习,改变人生;他说,他曾经有过很多梦想,但被生活所束缚,希望我来帮他实现…他总是唠叨个没完。
母亲很严格,每一件事都要让我做到,做好,希望我能超过班里的每一个同学。
她总是拿我跟学习好的比成绩,跟听话的比乖巧,跟个儿高的比身高,跟能吃的比饭量,跟调皮的比抗击打…
我从来没比得过任何一个人,所以她总是唠叨个没完。
我实在难以忍受,终于,利用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给我生了个妹妹,从此,唠叨除以二。
他们说,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知道希望子女能够成才,不要像他们那样受苦受累,他们就满足了。
父母的爱情,就是一个在骂,一个在笑。
父母现在都老了,头发花白。
老爸喜欢上网、斗地主、下象棋。着魔一般,只要有空,就像被粘在椅子上,不到尿裤子的节骨眼儿上,决不往卫生间跑。
现在他不再唠叨我了,跟他说话,半天也回不了一句。他现在说话,基本都是自言自语:“哎呀,又出错了…”
老妈迷上了看手机和电视,什么电视剧、养生堂、做美食…除了新闻联播以外,其它只要能连续的,她全看。
结婚以后,我平时很少去他们那里,所以他们也不再唠叨我了。
而老爸没地方去,只好被老妈天天被唠叨。不要坐那么长时间,要按时吃饭,要多喝水,要晒太阳,要多运动…
不知道是他耳背了,还是习惯了,总是一边挨骂,一边玩游戏,好像跟他没关系。
老妈急了,会过去拽他,老爸莫名其妙的嘿嘿一笑笑,然后继续玩他的游戏。
老妈继续她的唠叨。
老爸说,他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两个人就这么过来了,每天有吃有喝的,还有人照顾,挺好。
老妈说,她也不知道什么爱情。更不知道当时怎么就瞎了眼,看上了我爸。爱情不爱情的,不重要了,凑合了大半辈子了,就再将就一下吧。
老爸住院的时候,老妈坐在外面的椅子上一夜没合眼。
老妈身体不舒服,老爸连忙放下游戏,送她去医院。
什么是爱情,我也不知道。
就是想着跟她在一起,搭伙儿过日子不吵架,一起努力操持这个家,把我们的娃娃养大,老了能天天挨她骂,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