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网络上有一个经典问题:为什么读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这个问题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很有代表性,代表了众多读书人共同的困境和心声,今天我想不自量力地就此问题做一下思考,希望能为你拨云见日,助一臂之力。
01. 读书并不能改变人生
“读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这个经典之问,本身存在谬误,其言外之意是:“读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理所当然就应该“过上更好的人生”,“读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是因,而“过上更好的人生”是果。这就错得有点离谱了。
有同学可能会说,你说话有点绕,我还是一脸懵。那好,请让我为你试举两例:你读了十本游泳技巧的书,会不会自动成为游泳健将?你读了十本菜谱,会不会立马成为烹饪高手?答案不言自明:不能。要学会游泳,你应该立马跳进游泳池,把你从书本上学到的技巧在实践中用起来,你游得越多,技巧就用得越熟练,也就游得越好;要成为烹饪高手,你得把菜谱上的方法用到一日三餐的烹饪中去,你用得越多,菜就会越做越好。
行文至此,我想大家已经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并不能改变人生,读书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明白很多道理”,即古人所说的“读书明理”,而要改变人生,不是单纯靠这些理,而是要行动起来,去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这些理论。
02. 什么决定人生
把明白了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就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了吗?不,不够。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相信大家都见过了,大意是这样的:一个人的思想决定其行动,一个人一再重复的行动会形成其习惯,年深日久的习惯会铸就人的性格,而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我的理解,这句话至少告诉我们两点:
(1)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是我们的性格。把上文那句话回溯上去,性格决定命运,要改变命运,必须改变性格,而要改变性格,则要改变自己的习惯,而改变习惯,就要改变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行动,须从改变思想观念开始。读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只是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要最终改变我们的人生命运,则必须由行动而习惯,由习惯而性格,由性格而命运,逐次改变。
(2)由行动到习惯、由习惯到性格,所有这些变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重复,一再地重复,大量地重复,年深日久地重复,才能根深蒂固,最终获得改变。所以,把读书明白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实践中去,一次、两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用,而且要一有机会就用,大量地使用,甚至天天用,时时用,让这个理论成为我们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进而改变自己的性格,从而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03.结论
人,是健忘的生物,再重复一下结论吧,与诸君共勉之:
读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接着就要采取行动,把明白了的道理、理论,运用到我们实际的生活实践中去。不仅要用,而且要一有机会就用,大量地使用,甚至天天用,时时用,让这个理论成为我们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进而改变自己的性格,从而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帮大家理解这个结论,特推荐《富兰克林自传》和《曾国藩》两本书,大家看看这两位历史名人是如何改变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