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学习了6Q的父母课堂,并以身践行改变自己后,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好了。我当然知道,爸爸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一直鼓励孩子爸爸,在合适的时机陪我一起去听课成长。孩子爸爸平时上课,周末又要上在职研究生课程,一来没时间,二来也觉得没必要:“你不都已经是6Q的准导师了吗?还开沙龙怎么的。平时你就多点分享知识给我就可以了,不用专程去上课啦。”我感觉爸爸的这番话不太对劲,但是一直没厘清问题出在哪里。
直到我去参加了一个生涯规划的培训班。老师当场问了一个很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你需要来到现场听课?如果只是需要获取知识的话,我们把相关的三本书都给你寄过去,我相信你们不会看不懂的。那为啥还要牺牲假期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来到现场学习呢?”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的问题。家长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老师接着给我们分析:“我们说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能力,有三个关键因素。首先得有知识。有知识是最容易达成的,我们现在已经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知识的获取已经非常轻而易举了。我们要做的反而是甄别知识,知道哪些知识对我们是最有效的,确保将要学习的知识是正确可靠的、对我们成长最有利的。”嗯,有道理。
“第二个因素是有技能。知识的获取我们可以理解为头脑层次的。而技能的获得一定是超越头脑层次,来到身体层次的。这正是现场学习和自己看书的最大差别。现场有老师有同学、有讨论有互动、有具体的情景有各种体验活动。这一切,将会通过你身体的五官和五感进入到你的身体层面,比头脑层面更能让你有感触,更能撬动你去愿意尝试改变。如果你看完书,没有想实践和改变行为的想法,那知识学了意义也不大,因为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技能。而技能,需要的更多是实践。”
“最后一个因素是才干,也可以理解为天赋才华。才干的形成是建立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的,只有当我们真正通过长期的实践、习得某种技能后,我们才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将这种技能了无痕迹地使用出来。”
听到这,我觉得已经可以非常清晰明了地回答孩子爸爸的问题了。“为什么需要来到线下的父母课堂?”也许我们真的陆陆续续听过不少亲子知识,那为什么你一直用不出来呢?或者效果一直不明显呢?
“体验大于知识!”我们需要通过身体来感受、来记忆、来体验、来内化这些亲子知识,从而更快地撬动我们愿意发生行为改变。同时,人都是自带惰性的,6Q体系有一群由300多名准导师组成的持续学习修队伍。现场学习结束后,他们可以更好地协助家长不止步于课堂,而继续在生活的修炼场锤炼我们的亲子技能,从而更快地掌握亲子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