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系列文章是阅读宋鸿兵《货币战争》的读书笔记。
在遭遇2008年的金融海啸前,美国经济也历经过好几轮荣枯。其中1987年的全球股灾更曾被称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想不到之后还有更坏的),我们先来说明一下股灾是怎么发生的。
债券
你可能不知道,债券也是一种可以创造类似银行储蓄的管道。
自从有美元以来,美元背后都必须要有黄金做支撑,也就是美国每发行100美元,就要有40美元的黄金做抵押。剩下60元的抵押则是短期商业票据。
1932年,美国通过法案,允许使用美国国债作为货币储备,从而拿掉了黄金对美元的刚性制约。1971年,尼克森总统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的45年,通货膨胀极速飙升。
用美国国债作为货币储备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不想还钱的意思。
美联储用公开市场操作吃进国债,将国债嵌入美元发行的核心。美元背后的资产,从诚实的黄金变成了债务白条。明明本质是负债,却理所当然变成了支撑美元的核心资产。
(注:公开市场操作,指的是美联储在市场上买卖国债,调节美元供给。若是“买"国债,可以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供给,就是我们很常听到的QE;如果是"卖"国债,就是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使货币供给紧缩。)
下图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人可能看起来会有点恐惧,不过实际上就是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M)增加,会使市场利率(i)下降,进而使民众投机动机增强、储蓄动机减弱。
美国政府靠着发行债券借钱,让经济繁荣,再透过把美元跟美国国债绑定,让美国成为债务驱动型的经济体。
借来的繁荣
雷根执政时代,经济繁荣是从三个面向创造出来的:向未来借、向外国人的储蓄借、以及掠夺第三世界的低廉原材料。
我在穿越泡沫(一)里面提到,一个国家的净储蓄是“猎人的兔子”,是消费与投资的前提。消费,是猎人把储蓄的一部份兔子拿去与别人交换;投资,则是猎人为制造弓箭所消耗掉的储蓄。
美元与黄金脱钩后,通膨飙升,导致透支消费成为潮流,人人都更愿意享受现在的货币购买力,因为未来一美元的购买力会一直烂下去。储蓄者变成蠢蛋,投机致富的行为广为社会传颂。
由于国内储蓄不足,为了维持美国社会的生活水准,雷根政府不仅向未来透支,也向海外借入钜额的外国储蓄。接着,外国资本的流入又让美元升值,更进一步刺激了美国人消费进口品。
1974年6月,为了彻底赖掉高达9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美国提议,将这些债务变成国际货币储备,就像支撑本国货币的国债不必偿还一样。美国建议在IMF中设立所谓的"替代帐户"(Substitution Account),这个帐户的功能就是将各国所持有的美债,兑换为特别提款权(SDR),从而使得美债成为国际货币储备中的核心资产。
种种向未来、向国外借来的钱涌入美国,华尔街的金融资产价格迅速膨胀。美国的企业开启了垃圾债券、杠杆收购的热潮。美元在1980年代的升值幅度,远远脱离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强势的美元挡住了工业经济的发展,美国贸易逆差迅速扩大。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79年英国开放外汇管制、日本在1980年跟进,当这两个国家开放了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大门后,只要各国发现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元遭到世界疯狂抛售也就是早晚的事而已。
在1987年罗浮宫协议中,美国财政部长要求各国配合降低利率,到美国的利率水准之下,以形成对美元自由落体的防护网。但德国不但不配合降息、刺激经济,反而准备升息,德国的鲜明立场成为压垮美元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元在急速升值后的崩溃,引发了1987年10月9日的全球股灾,当日道琼指数重挫508.32点,跌幅达22.6%。
如果我们继续往下看美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到“债务”是如何让强大的工业帝国变成了在世界市场上逐步丧失竞争力的经济病人。一个曾经让99%的普通人通过勤奋工作就有富裕生活希望的中产阶级天堂,变成了只有1%靠投机取巧的金融家才拥有特权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