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次去开福寺观礼,在大雄宝殿,见一个女子跪在菩萨面前低声咕哝。陈年竖起耳朵,隐约听到“另一半”、“姻缘”、“真爱”、“遇一人白首”等字眼。
陈年玩心顿起,眼珠骨碌碌一阵急转,旋即双手合十念念有词:“弟子陈年,至心称念,恭敬礼拜菩萨佛陀。”
女子听他遣词庄严,好奇心切,马上屏神静气闭口不言。
陈年用余光瞄着女子,继续煞有介事地说道:“愿菩萨佛陀慈悲加持,保佑弟子旁边这位女士达成所愿!神佛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说罢,往功德箱里塞了二十块钱,然后跪在蒲团上一本正经地埋头捣蒜。
那女子听得真切,看得明白,把头扭向一边,掩口窃笑。
陈年伎俩得逞,心满意足,正好看到有个导游带着一队游客从左门进殿,便混进队伍边走边听。
导游站定,指着中间的汉白玉佛像朗声问道:“大家看见中间这尊佛没有,知道他是谁吗?”
“释迦摩尼。”有游客回答道。
“对的,是释迦摩尼,也就是悉达多。在中国,我们习惯尊称为如来,也就是如来佛祖。站在旁边这两位侍者是阿难尊者和摩诃迦叶,他们是释迦摩尼十大弟子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弟子,阿难尊者是他的堂弟,而摩诃迦叶则是他的大弟子,也是佛教禅宗的开宗祖师,我们生活中有个成语就是因他而起。有知道这个成语的吗?”
“拈花一笑。”陈年回答道。
同时响起的,还有另外一个女声。
陈年循声望去,竟是那个许愿女子。
女子见他看过来,报以浅浅一笑。
“非常正确,‘拈花一笑’。”导游笑着说,“灵山法会上,众人问法。佛不说话,随手拿起一朵曼陀罗花。所有弟子都惶惑不解,只有摩诃迦叶会心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
队伍继续往前。
“你喜欢佛学?”正行进间,陈年突然听到耳边有人低问。
陈年扭头,见是许愿女子,当即摇摇头。
“什么是道?”女子又问。
陈年也不搭话,扭开手里的矿泉水瓶盖,仰头喝了一口,然后对着女子双手一摊。
女子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做惊喜状,然后眉开眼笑地说道:“你这瓶矿泉水,是不是就是释迦摩尼手里的曼陀罗花呢?呵呵,我觉得我好像也悟出道了。”
“那你跟摩柯迦叶一样厉害!”陈年大笑,对她竖起大拇指,“其实我只是口渴了。对于你问的道,我表示不知道。”
女子眉眼一弯,抿嘴偷笑。
“你喜欢佛学?”江浪问道。
“不喜欢。”
“那你是怎么知道‘拈花一笑’的?”陈年又问。
“我喜欢看带禅意的句子和相关的书,偶然看到了这个典故,因为‘拈花’二字非常唯美,也就记忆深刻。你呢?”
“和你一样,因缘际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