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敦煌文联、肃北文联主办,敦煌诗风诗社与敦煌美术家协会协办的采风活动盛大举行。一众文艺爱好者踏上旅途,奔赴若尔盖,邂逅广袤无垠的草原、缤纷绚烂的花海,漫步紫亭公园,远眺党河大峡谷的壮丽外景。同行者还深入自然,寻觅鲜嫩的沙葱,在山野间收获满满诗意与野趣。
遗憾的是,我因小腿不慎被不知名野生植物影响而过敏,未能共赴这场自然之约。然而,这份来自大自然与友人的心意并未缺席——彩霞老师贴心地赠予我新鲜沙葱。恰逢今日入伏,遵循“头伏饺子二伏面”的传统习俗,我将这份带着温度的馈赠化作盘中美食,亲手包起了沙葱鸡蛋馅饺子。
沙葱,生长于西北荒漠草原,自带一股清新独特的辛香,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食材。将其与金黄的鸡蛋搭配,堪称绝妙组合。鸡蛋炒至蓬松嫩滑,切碎后与洗净切段的沙葱混合,淋上醇香的香油,撒上适量调料,简单搅拌,清香四溢的馅料便大功告成。薄如蝉翼的饺子皮裹住满满馅料,捏出精致褶子,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饺子便整齐排列在案板上,好似等待下锅的“元宝”。
水沸后,饺子入锅,在翻腾的热气中上下起舞。待它们个个鼓着“肚皮”浮上水面,便可捞出装盘。咬开热气腾腾的饺子,沙葱的清爽与鸡蛋的醇厚在舌尖交织,独特的风味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与烦闷,每一口都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友人关爱的滋味。
“伏”,意为“伏邪”,是“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进入伏天,气温升高,湿气加重,人们容易食欲不振、身体乏力。此时,来一顿美味的饺子,既是味蕾的享受,也是养生的良方。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头伏”吃饺子便有了“元宝藏福”的美好寓意,寄托着人们对福气和财气的向往。
从养生角度来看,吃饺子也有诸多益处。面粉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馅料中的肉类富含蛋白质,蔬菜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营养均衡,有助于补充夏季因出汗而流失的营养物质。而且,在“头伏”吃饺子,再喝上热乎乎的饺子汤,发一身汗,能驱散盛夏“毒火”,起到弥补闷热天气体力消耗的作用。
记得去年也是朋友送的沙葱,她和朋友们专门去肃北采摘来的,回来给我们六个同事每人分了一袋。凉拌,大肉炒沙葱,鸡蛋沙葱饺子各吃了一顿。昨天文友们去肃北采风,第一次去了别盖草原,领略草原风光,蓝天白云,小溪流淌,野花飘摇……
不知不觉中,一大盘饺子已入腹中,解馋又知足。擀面皮、调馅料、包饺子,欢声笑语中,传递着浓浓的亲情与对传统习俗的坚守。这小小的饺子,不仅是美食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朋友的情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头伏”吃饺子,本就有着“元宝藏福”的美好寓意,而这份沙葱鸡蛋馅饺子,更承载着采风途中的诗画记忆与温暖情谊。它不仅是传统习俗的延续,更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美好联结的见证。窗外暑气正盛,屋内饺子飘香,在这个特别的入伏日,味蕾与心灵都得到了最妥帖的慰藉。不妨遵循传统,来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开启这个盛夏独特的食光之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炎炎夏日增添一份别样的温暖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