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踢猫效应”,描述的是典型的坏情绪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老板和老公吵架>老板对经理发怒>经理指责员工>员工打骂孩子>孩子踢猫>猫引发车祸。
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如果我们遇到强烈的情绪问题得不到解决,情绪就会沉淀,它一旦遇到合适的触发器就会触发,而如果我们对这个过程没有觉察,就没有办法获得改变,下次同样的情况还会重演。觉察的第一步我们要首先了解我们的小我。
小我的生长原理
小我是基于恐惧和不安全感而形成的自我,它和真我是绑定在一起的,没有办法分开。
开始的时候,小我很小,像一只小狗,我们很容易控制它。但是成长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所有恐惧、焦虑、害怕、忧伤等不安全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都能变成喂养小我的养料,使它变得异常强大,最后变成一头可以绑架理性自我的大象。
我们发现别人的情绪很难攻击到理性的自我,而特别容易攻击到我们身体里躺着的这只大象;我们还发现我们越是抱怨什么,我们就会越加强化我们的不满,因为我们的需求并没有被解决,而只是无形中又给小我增加了一些养料。
情绪处理的正确方式
情绪的本质是一种能量,所以我们宣泄情绪的过程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过程。而这个能量是有方向的,如果这个方向与理性的自我方向相反,我们就会强化小我,产生内耗。
觉察: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儿,是什么引发了我现在的情绪;
倾听:与小我对话,倾听小我的感受,倾听小我情绪背后的需求;
理解:理解小我的情绪,并想办法满足小我的真正需求;
调整:想想自己可以选择的处理方式,我现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是理性的自我主动选择的结果吗?是不是最符合我当下最好的自己?
行动:想好了就行动吧!
任何消极情绪背后都有积极的意义
愤怒:给我们力量改变我们不能接受的情况。前提是这个能量方向是对自己,变成自己行动的力量;如果这个能量方向是对他人,就是一个内耗的过程,小我又有吃的了。
失望:失望有两种指向,一是对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好;而是对他人,企图控制他人,但是失败了。首先,我们要做一个判断,我们失望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如果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好,那么就问问自己想要的样子是什么样,现在还能做些什么使情况好转;如果是想控制他人,就问问自己为什么想控制他人,自己有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自己能做点什么。
焦虑:焦虑就是很混乱,找不到方向和目标。它背后的积极意义是什么呢?它告诉我们事情很重要、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不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悲伤:悲伤是对失去价值之后的一种情感宣泄,它背后的积极意义是让我们在失去中获得智慧,去珍惜我们拥有的,并且帮助我们反思什么才是我们需要争取的。
痛苦:如果一个人深陷痛苦的泥潭,他还不寻求改变,那这个痛苦背后一定隐藏着潜在的价值。找到这个价值,正视它,你的人生需要升级。
纠结:纠结的人需要价值澄清,澄清自己的定位。
委屈:委屈是因为我们无法表达愤怒,是我们小时候对父母情感的投射。委屈告诉我们要成长啦,我们需要肩负一些自己的责任。
任何负面情绪背后都有积极意义,关键在于我们的解读方式和宣泄方式。
明明知道,却做不到,因为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鸿沟。
不知不觉:小我绑架理性自我,大象长得太大,理性自我很少有机会展露拳脚。
后知后觉:有意识却没有能力,就像案例里面。心甘情愿直面自己没有能力的现实,可以练习、逐步提升。
当知当觉:可以在事实面前瞬间分身,小我不哭不闹。
先知先觉:这是一种境界,但每个人都可以修炼。
最后,觉察我们的情绪,解读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帮助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巧琳在路上,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