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路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周围总有那么几个人在人群中格外耀眼闪亮。他们当中并非所有人都有着靓丽光鲜的外表,但人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被他们所吸引。他们似乎总是嘻嘻哈哈活力十足,仿佛内心蕴藏着一座足以媲美一个太阳的能量库,连每一根飞扬的发丝都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即便偶尔遭遇挫折,他们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摆脱负面情绪,满血复活,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能打倒他们。
我想,如果上帝真的有宠儿,那一定是他们。
相比之下,周身总是萦绕着低气压的我,简直就是另一个极端。一点小问题就会让我陷入草木皆兵的惶恐中,满脑子充斥着各种悲观的念头,糟糕的事情还未真正发生就先给自己判了死刑。而一旦真正面临重大打击,更是会化身为黑洞,不仅自己的灵魂陷入一片混沌死寂中,甚至会吸走周围人散发出的正能量。
我无数次鄙视过自己的脆弱不堪一击,也打从心底里羡慕那些触底也能反弹的人。我能清楚看到我和他们之间存在哪些差别,却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抗挫能力束手无策。最初,励志畅销书和鸡汤文能让我在读完后有一些振奋与轻松,但这种“打鸡血”的感觉持续不多久就会散去,灵魂继续在悲观无望的沼泽力无法脱身。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如我这般一遭遇逆境便轻易被打趴下的人可能并不在少数,我们缺少的是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有人称之为“心理弹性”,有人称之为“韧性”,也有人称之为“复原力”,而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史托兹(Paul Stoltz)博士将其称之为“逆商(Adversity Quotient)”。
在传统观点中,个体事业有成、人生幸福的两个预测指标是智商和情商,但现实中有些人拥有高智商,情商看起来也不错,但却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屡屡与成功失之交臂。足以证明,光凭智商和情商并不能准确预测个体的成功与幸福。经过近二十年来诸多顶尖学者的潜心研究,人们发现,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成就主要取决于你的逆商。且值得庆幸的是,与智商和情商不同,逆商具有更大的后天可塑性,通过有意的训练,可以重塑和提升你的逆商指数。
作为逆商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保罗•史托兹博士在他所著的《逆境:我们该如何用对坏事件》一书中,系统阐述了逆商与个体生活的关系、逆商的概念、关联因素及维度等,并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提高逆商的工具。这本书以平实生动的案例结合科学严谨的理论,传授给读者攀越逆境、重塑生活的逆商哲学。
保罗•史托兹博士认为,逆商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
Control 掌控感——衡量的是个体觉得自己对于不利事件的掌控有多少;
Ownership 担当力——衡量的是个体在多大程度上会担起责任,改善现状,不管起因是什么;
Reach 影响度——评估的是个体在“这个逆境会对我生活的其他方面产生多大影响”这一问题上的认知;
Endurance 持续性——衡量的是个体认为逆境及其起因会持续多久。
依据自己身处逆境时,在以上四个维度上的通常表现,你对自己逆商的高低也就大致心里有数了。但保罗•史托兹博士也强调了一点,逆商并非是不可改变的宿命,而是个体习惯化的应对逆境的方式,是对你多年来所形成的潜意识力的模式的一个衡量。因此,不管此时你的逆商处于什么水平,都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得以提升。这一点得到了脑神经科学研究的支持。
脑神经的研究发现,就好像被水流反复冲刷的河道会越变越宽一样,你反复地做某件事或想某件事,大脑为适应这一情况就会开辟出更加密集和高效的神经通路,久而久之这件事就会越发变成无意识和潜意识的,成为一种自动化思维或是习惯。因此,当你频繁地生出某种破坏性的想法或行为,由此开辟出的高效神经通路会让它变得更为根深蒂固/快速和无意识。同样的道理,你越频繁地践行某种建设性的想法和行为,它也会变得更为深切、快速和无意识。
如此一来,倘若在逆境来袭时,人们能够及时识别消极的自动化思维,有意识地运用某些技巧,中断并改变长期固化的消极思维模式,防止“灾难化”思维,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进而提高逆商,改变应对逆境的方式。传统认知心理学中,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的理性情绪模型(ABC模型),以及源于贝克研究成果的归因训练等,也都有着与此相类似的原理。
保罗•史托兹博士在整合了认知心理学、健康新论以及脑科学这三大科学领域中的重大突破后,开发出了一套逆商培训项目——LEAD工具,运用它来帮助运动员、经理人、领导者和学生等人群提高抗逆性。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检验,证实了这套工具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调节大脑活动,从而抵御和应对逆境。
LEAD工具是通过四个步骤来评估和质疑自己的抗逆反应,从而改变思维习惯来实现逆商提升的。
L=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
☛这是高逆商反应还是低逆商反应
☛在哪个逆商维度得分最高或最低
具体来说,个体可以从以下一系列问题入手来探测自身的逆境反应:
Step 1. ①写下你在过去两周遇到的一个逆境;
②写下你在逆境下的想法和念头;
③列出自己在逆境下的反应情况,结合CORE四个维度来判定自己的反应是高逆商还是低逆商。
Step 2. ①剖析自己的CORE四维度,看看自己在哪个维度上得分高或低。
比如,我在回顾自己以往的逆境反应时,就发现自己在掌控感和持续度上得分比较低。遇到挫折时,我很容易就会产生事情彻底失控,我无力控制的想法,会下意识地认为由逆境所带来的后果会持续主导我的生活,我可能再也不会好了。与此相反的是,我在担当力这一维度上的反应要积极很多,这可能是由于自小的家庭教育和长期的独立生活,让我始终有着这样一个信念:不管处境有多糟,内心有多么惶恐无助,不想要永远沉沦在失败里,那就要咬紧牙关想尽一切办法走出来,只有我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自己的CORE四维度是,对自己做得好的方面予以更多得肯定是十分有必要得,这能帮助我们巩固和强化积极的逆境反应,也有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
②在了解了自己的逆境反应,并认识到如何反应可以由自己控制后,思考一下,如果你现在要应对同一件事,你的想法又会是怎样的?这一步骤实际上是为了建构新的反应模式。
③评估新的逆境反应,看看在哪个维度上得分高或低。
④对比新旧逆境反应的区别。
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
假若你在外面忙碌了一整天,深夜才拖着精疲力尽的身体回家,到了楼下却发现小区的电梯坏掉了,而你家住在20楼。此时你又累又气,那么接下来你是会选择1)大声地宣泄自己的愤怒,咒骂这个电梯,咒骂小区物业没有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甚至咒骂自己的命运,仿佛全世界的坏事总是能让你碰上,还是选择2)在认清生气无用后,打电话通知物业维修,然后深呼吸平定一下焦躁的心情,开始爬楼梯呢?
在这个问题上,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实际上反映的是,假如逆境并非是因你而起,你会愿意对结果担责并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吗?可能很多人都会心想:我为什么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但如此一来,自己很容易就会陷入怨天尤人中,对解决问题无益。
而有担当力的人会选择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并采取行动,即使逆境的产生并不是自己的过错。这一点能帮助他们快速从大大小小的挫折中恢复过来,因为在个体决定对结果负责的那一刻,他对事件的掌控感马上就会增强,促使他去采取行动,并打破潜在的无助-无望循环。
A=分析证据
①有什么证据表明我无法掌控局面?
②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一定会影响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
③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必然会持续很长时间?
很多人在面对眼下的困境时,很容易生出“一切都糟糕透顶” “我的人生彻底完蛋了” “噩梦将永远不会过去”之类极端的念头,将琐碎小问题想成重大挫折,又把那些挫折想成灾难,由此而生的满心无助与绝望感,会像紧紧缠绕的藤曼一般,让人崩溃窒息并丧失行动力。倘若这时我们能够停下来,从以上三个问题出发来对脑中的极端想法进行审视与质疑,并尝试搜集更多的客观信息,这无疑是有助于我们将现实与自己的想法、假设区分开来,停止在头脑中将事情灾难化。
当你发现,尽管逆境眼下存在且确实干扰到了你的生活,但难以找到证据来证明你完全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或是逆境会波及一切并永久存在,那么你会重新收获轻松和自由。
D=做点什么
所谓“做点什么”,绝非是指在遭遇问题后立刻匆忙地采取行动,身处逆境中的人被低落的情绪困扰,多半没有精力去马上行动。并且,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情况之前,所作的行动多半是盲目而低效的。LEAD工具的前三个步骤旨在帮助我们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从而为思考、关注并最终采取有意义的行动奠定基础。
但在行动之前,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以下六个问题:
①我还需要什么信息?我应该如何获取这些信息?
②我怎么做可以重获一点点对眼下形势的掌控?
③我应该如何限制这一逆境的影响范围?
④我应该如何限制当前逆境的持续时间?
⑤我首先应该做什么?
⑥我应该在什么时候做这件事?哪一天?具体什么时间?
在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形成一张行动清单,并通过“行动漏斗”筛选出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和具体时间,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举措,从而指引自己迈出真正改变逆境的第一步。
从觉察自己的逆境反应,到探索自己对结果的担当,再到通过找寻证据来停止灾难化思维,最后落地到具体的实际行动,运用LEAD工具应对逆境,实际上是一个通过一系列理性的自我提问和反思,来重获生活掌控感的过程。当你因逆境而持续沉沦,内在世界深陷在由自我怀疑、痛哭、绝望、麻木等诸多负面感受交织而成的黑色大网里,LEAD工具能够引导你去一点点理清这一团乱麻,寻找到一条重建自我生活秩序的道路。
不过,即便LEAD工具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理性的思考来重塑对逆境的认知,进而达到调整情绪,拿出有效行动积极应对难关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每一个我们经历重大挫折,情感上已经很疲惫很受挫的时刻,我们都不能够允许自己在绝望和悲伤的情绪中呆上一时半刻。提升逆商的方式,绝对不是让我们用理性来对抗消灭感性。
再强大再理智的人,都会经历生命中的至暗时光,在当下失去振奋前进的勇气。或许悲伤和绝望会让人感觉时时刻刻很煎熬,但感受并释放负面情绪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心灵疗愈。你不必强求自己做刀枪不入的超人,跌倒的时候,在地上躺一会儿再想办法站起来,也不失为一种坦荡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