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婚后生活模式 无时无刻不在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作者:菜园子
ID:zhizhiwenshi
一
印度曾有一个2分钟的短片《家务事》让人触动很深:
影片中,一位老父亲去探望已经结婚生子的小女儿,看到女儿一进家门就十分忙碌。
她一到家就开始操心起孩子的作业。
一边打电话处理工作,一边给丈夫端茶递水。
收拾好刚买的菜,又去整理散乱在地上的玩具,然后还要帮丈夫和孩子洗衣服。
而女婿却安稳地坐在沙发上喝茶上网,享受着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父亲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表情凝重,随后意识到自己错了,身为父亲,却给女儿做出了错误的示范。
临走前,他给女儿留下了一封信:
我的小女儿,你现在完全长大了,你以前在家里玩耍,而现在,你已经可以管理起自己的屋子了,我很骄傲,也很抱歉。
抱歉的是,让你必须独自做这些,我从没告诉过你,这些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也是你丈夫的责任。
我很抱歉,因为我也从来没帮助过你的妈妈,让你看在眼里,也学习了。
你的丈夫肯定也是向他的父亲学习的,我替他的父亲说声抱歉,替每个做了错误示范的父亲说抱歉。
但还不迟,我意识到要努力,也该帮你的妈妈也做一些家务了,我虽然不会成为一名大厨,但至少可以帮忙洗衣服,这么多年来我错了,是时候做一些对的事情了。
——爱你的爸爸
二
故事说明子女的行为和做事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原生家庭父母的影响,所以,
“有其母必有其女”和“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原生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与两性相处方式学习的最初场所。当我们一出生,我们就开始受到原生家庭系统成员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夫妻关系、教养方式等,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当我们建立自己的新家庭时,父母的影响就有可能不知不觉的进入,影响新家庭的方方面面。
三
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
婚后生活在一些习惯和生活方式上往往受父母的影响很大,导致意见相左,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双方都在坚持自己的行为是对的,符合常理,这是因为有些习惯是在原生家庭环境中无形中学会。
早已经形成潜意识,只要遇到类似事件,就会按照自己应激反应去做。其实,这是可以理解,毕竟来自不同家庭,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性格,脾气等都不一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少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去模仿。
四
面对这些问题,想要根本性解决,可能性不是很大。多年养成的习惯和作风,一时半会,甚至一生都不改变。夫妻面对这种情况,解决办法有两种:其一:接受,既然不太好变,就接受,只要不是特离谱。其二:一同去调整改变,把自己某样变成他/她的某样。在这里主要面对的是不好的习惯模式,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帮助对方脱离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和爱好。
五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但愿婚前,你知道的十二件事》盖瑞.查普曼博士给出建议:
1.把你与你父母的相似之处列一个清单,再把你看到的父亲性格中的缺点列出来。如果你的女友和你的父母有足够多的接触,让她根据她的观察,也列出以上两个清单。
2.根据你们列出的清单,一起讨论在哪些方面你希望自己不同于你的父母。
3.为了实现这样的改变,你们在开始阶段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毕竟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从基因出发,到家庭环境影响,父母原象造就不同的个体。进入第三家庭后,相处起来,都得面对和磨合。所以双方应该坦诚,遇事而不是抱怨,不理解。
在理解,宽容,的基础上往对方靠拢,去改变,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