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借用医学故事来说创新。书中用葛文德医生《医生的精进》这本书中的例子,从医学的角度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创新。
洗手:创新并非都是重大突破
19世纪初期维也纳有一家研究型的医院,其他病房都很正常,唯独产科病房的死亡率奇高。其中有一位塞麦尔维斯的大夫的产科大夫致力于产出死亡率高的原因,在他有一次出门的四个月当中,死亡率竟然下降了,他思考觉得可能是他的手惹的祸。他怀疑是不是在解剖尸体的过程中把什么东西带进了病房,带到了产妇身上,导致了这种疾病。
他要求自己病房的所有助产士在接生之前都要洗手,发现死亡率由10%降到了1%,他开始说服别人洗手。
医学界正式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是在这之后的20年。
但直到今天,医院里洗手消毒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医院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医生的修炼》这本书中列举了美国匹兹堡的一家医院通过日常细碎的管理,大幅度降低了病人对细菌的感染率。
在洗手和医学这件事上,会发现有一个规律:在重大的原理搞清楚之后,我们仍然要花将近150年的时间,把这个创新落到实地,最后它才能变成一项人们可以享受其福祉的创造和创新。
产钳:创新不等同于高科技
难产往往是由于婴儿太大,头部出不来,或者胎位不正。
欧洲产科医生发明了一种碎颅钳,在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时候利用这种钳子来保大人。
19世纪早期英国皇室就遭遇过这种悲剧。这个现状的改变就是产钳的发明,产钳的秘密,钱伯纶家族保存了好多代,直到18世纪才被泄露,19世纪才被大规模推广应用。
接洗手和产钳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有用的、真实的创新和进步,和高科技也许并没有什么关系。
人类刚开始奔着某个目的发明了一个东西,但是随着漫长的演化,这个东西达成的效果真是连“亲妈”都不认识了。
对系统进行优化也是一种创新
阿普加医生所发明的阿普加评分表,把美国新生儿的病死率给彻底降下来了。
2005年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的时候,伤员的死亡率在没有医疗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时候神奇的下降了。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搞出来一种叫创新性进展的生命维持系统,把伤员的救治变成了一个流水线作业;第二,重视战场上的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反馈,装备部门优化医疗策略。
科学是一个从理论到现实的思维过程。
技术是一个从现实到理论的思维过程。
怎么当好一个好的创新者?
第一:持续的做。
第二:系统的做。
第三:死磕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