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杜甫
【出处】蜀相
【释义】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青年时期,杜甫曾经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可惜他生不逢时,遇到了权相李林甫。
李林甫唐朝中期很有名的一个人物,他干的最坏的事情就是排斥贤才,李林甫认为“野无遗贤”,意思就是民间根本不会有什么人才。杜甫的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就这样失败了。
考试落榜后,杜甫客居长安十年,到处走后门献赋,希望谋得一官半职,可惜一直没有所成。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生活没有忘忧草,菜米油盐最烦恼。长安十年,往日寄情山水的才俊杜甫最后生生被磨成了穷款潦倒的老杜。
老杜的执着终于感动了上天,有一次,唐玄宗要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老杜托关系找人献上了三《大礼赋》,唐玄宗阅后对老杜的文采颇为赏识,赏了老杜一个公务员编制的资格,不过还是要参加考试等待分配的那种。没想到这次的主考官居然又是李林甫,这对老杜无疑是晴天霹雳,啥也别说了,直接收拾铺盖卷回家吧。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李亨在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登基,此时老杜已经四十几岁了,但他对时政仍然非常关心,希望能以一己之才为新君效力。于是打点行囊只身北上,投奔新君。
老杜历尽千辛万苦,到达灵武,却并未得到唐肃宗的重用,反而因为一点小事被奸佞小人所害,最后被贬华洲。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老杜身为地方官却无力为百姓排忧解难,这让他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心灰意冷,于是愤而决定辞官。
辞官离开华洲后,老杜拖家带口辗转来到成都投奔好朋友严武。严武是个官二代,老爹是中书侍郎,他自己是一个武将,后来因为军功被封为郑国公。
严武虽是一介武夫,但他爱好文学,喜欢写诗,与老杜很投缘。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老杜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茅屋。这个茅屋后来变成了成都著名的旅游景点“杜甫草堂”。严武上表推荐老杜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就是做他的参谋。杜甫被称为杜工部就是这么来的。
有一天,老杜闲来无事想出去逛逛,就来到了城西北的诸葛亮庙,又称武侯祠。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老杜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蜀相。
全诗释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后来病死军中。
老杜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这首诗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对现实的寓托,堪称上上之作。后来也有很多人写过关于诸葛亮的诗,可惜一直无人能超越老杜的这首。
老杜在成都住了几年,后来严武病逝,老杜在成都没了依靠,于是又带着一家老小开始了新一轮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