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一岁半,先生准备携全家回老家过春节。大宝兴奋异常,小宝也开心,因为他去哪儿都开心。
带娃出行不易,所以回老家的次数如数家珍。养育一个正在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孩子,会有多少最单纯的快乐,也会有多少胆颤心惊的经历。他每天花样翻新地玩乐着,探索着。本已会鞋子配对,今却非要脚穿两样两只,还美美地低头大笑。他拿起转笔刀就插笔削笔,铅笔是可以的,可你怎能削画笔和水笔呢?他从书桌拿到一把钥匙,然后高兴地跑了,跑到每个房间的锁孔前仰手插了个遍,虽不对孔,也不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之理,却乐得开怀大笑,颇像一个胜利的王者……
因娃调皮,每逢佳节电话居多而团聚较少。小娃娃喜欢奥特曼,但总要把它们大卸八块,卸胳膊卸腿卸头颅。卸了再装,乐此不疲地装,因而家里有了不少残缺不全的奥特曼,也有不少错体错位的奥特曼。卸和装的历程里,不知盛满了多少单纯的快乐。娃胆大,尝试滑滑梯的快感后,便急着再上去,原路返回地由下而上,这个难度很大,很多孩子是上不去的,因为游乐场的那道梯很高很长; 可他两手抓边沿,两脚一前一后使劲交替蹬,蹶着屁股就爬上了。遇此境时担惊受怕的不是他而是他妈,跑上不是跑下也不是,上去来不及,在下又够不着,娃是半空悬,时刻有风险。不过,终究还是能上去的,这令人很惊异。
风呼呼地吹,车喔喔地开,先生“近乡情更切",孩子们却因一路数鸟窝而欢呼雀跃。
快到南京了,也走进了一停一顿的蜗牛模式。离家一百多公里,却开了五个多小时,这速度,叹为观止!可爱的小宝把该找的乐子都玩遍了,感谢没有哭闹。
春节自有春节的味道,喜庆与祝福无处不在。午饭时意外收到一份红包,儿子送的,实在惊喜。他给家人每人封了一份,共五份密封的崭新的红红的红包,惟独没有自己的。问他还没到春节那天呢怎么想起发红包了?他说昨天从日历上看到今天是情人节,不知道怎么过情人节,就给家人发个红包吧!至于钱从哪儿来,他说是自己仅有的几个零花钱还加上了抽屉里几个小硬币!天天特意提醒大家,里面的钱数是不相同的,他的依据是看大家平时的表现。哇,这不是好评和差评嘛。紧接着又说,平时谁的脾气大红包额肯定小,越不爱发脾气红包数越大……饭后悄悄打开红包,哈哈,揭晓了:妈妈三块一,弟弟两块五,爷爷两毛,奶奶两毛,爸爸一毛……
这儿是老家也是新家。皖中方言与风俗,烟花爆竹震天响,孔明灯许愿树徐徐飞,节日的欢笑串串远扬。这儿院落别有特色,那就是大多没有院墙。没有院墙的邻家相连,那便是一个打通的空间,一眼望见许多家院,恍惚间能让人想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毫无戒备的一个境界。然而各家楼房林立,又扑面一股现代气息,展示着人们的勤劳与精明。午饭后小宝外出遛门,竟然跑了一家又一家,因各家相通,不用敲门,他也不会寒暄,有时直接闯入人家的厨房,格格地笑!邻人热情相迎,忙问谁家的娃?他也答不好,看别人搬凳子让我们坐,他也十分有劲儿地参与了,忙不迭地搬,一连搬了八只来,当起大积木在院中摆设了。不一会儿,和小朋友玩得热火朝天,满头是汗……
我们来到了淮河岸边,一方我不曾熟悉的文明。江面辽阔,船只穿梭,鱼虾蹦哒。孩儿是没有陌生感的,父母在哪儿哪儿就是家,天天一天几遍地逛熟了玩具超市,小娃也楼上楼下地跑遍杨家大院。两年来一次,这分分秒秒愈显珍贵,愿在孩童的记忆里留下美好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