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使得我们有模仿能力、有通感能力、有同情心、有同理心…… 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天然有社交需求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的大脑皮层上都有很多的镜像神经元。
一般来说,物品、书籍之类非人的东西,都不大可能激活镜像神经元。只有看到人的时候,镜像神经元才会被激发。
所以,你送给小朋友一把吉他,他不会有什么兴趣的。可若是你在弹琴的时候被他看见,他的镜像神经元就会因为你的行为而被触发,进而对弹奏吉他感兴趣 —— 注意,不是对吉他本身感兴趣。
若是你在弹琴的时候,带着某种能够打动他的情绪,那他更容易被影响,因为情绪更能激发镜像神经元。
也就是说,一切的学习起初都基于模仿,一切的模仿,都源自于看到真人的行为 —— 哪怕是在电影里看到,虽然只不过是影像而已,并非真人,但毕竟是真人的影像。
所以,无论学什么技能,都要找到用那种技能的人,这样我们的镜像神经元才可能更容易被激发,学习效果才会好。
若是能找到热爱那项技能,乃至于一使用那项技能就很开心(最好的情绪之一)的人,那就更好了。
激情这东西,是少数幸运儿才长期持有的东西,大多数人小时候挺多,过了十五六岁之后就开始有意无意磨灭了激情,且并不自知。
之前提到,当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人正在做什么的时候,镜像神经元会尽力给我们足够的刺激,让我们 “体验” 那个人的感受。
这句话里有个词很重要,“尽力”。因为镜像神经元只能调用我们大脑里已有的信息去模拟对方的感受,所以,它最多也就是 “尽力”,无法做到 “确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