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精神与武侠精神
欧洲的骑士精神与中国的武侠精神是自古到今时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两种文化风度,甚至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比如,骑士精神在之后的火器时代渐渐演变成为绅士风度,而武侠精神的侠肝义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符号。 那么究竟什么是骑士精神,什么又是武侠精神,这两者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别林斯基说:骑士精神是“对个人的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牺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上的代表及作为和谐,和平与安慰的光辉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等等”。骑士精神自然是源于骑士文化,在中世纪的欧洲,在教廷的神权与宫廷的皇权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阶级,即骑士阶级,他们不是贵族,但又高于平民与兵士,享受一定的特权,并有充分的财力购置华丽昂贵的盔甲和马匹,而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以自己精湛的武艺誓死效忠自己的领主与宗教。根据骑士阶层的这一特点,所提炼出对骑士的要求,即骑士精神,而这骑士精神主要体现在骑士的八大美德上:谦卑(Humility)、荣誉(Honor)、牺牲(Sacrifice)、英勇(Valor)、怜悯(Compassion)、诚实(Honesty)、精神(Spirituality)、公正(Justice)。
谦卑,即彬彬有礼,尊敬他人,谦虚谨慎,这是骑士日常生活中的待人(尤其是待女人)之道。对所有未怀恶意之人,都谦和有礼,礼数周到;而对心仪的女子,更是放下一切的骄傲,单膝跪地,表达爱意,这种情怀在无数的影视作品中都有体现。荣誉,则是与骑士性命同样重要的东西,之所以说,骑士是骄傲的,就是因为他们的信条中,荣誉高于一切。成为骑士需要经受无数严苛的技能与道德考验,而成为骑士之后的人一举一动也都代表着整个骑士团以及所效忠的信仰与神的荣光,所以荣誉对于骑士是最为重要的财富,一个合格的骑士不会让任何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玷污自己的荣誉。牺牲,是骑士的义务,为了自己的信仰与大局利益,有勇气做出自身利益甚至生命的牺牲,才是一个称职的骑士,无论政治斗争多么复杂,牺牲看起来多么不值得,但有勇气为了自己信仰而牺牲的骑士,往往是被人们所广为传颂与称道的。英勇,自不必说,怯懦者当然不配骑士头衔,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当然是骑士应具备的起码品质。怜悯,是对于弱者与愚者的博大包容之心,竭尽所能的扶危济困,救人于歧途与危难之中。诚实,当然就是讲诚信,心怀坦荡,毫不虚伪,言而有信,经得起神的审问。精神,就是精神力,也就是由对信仰的忠诚产生的一种强大意志,以此坚强的意志,面对一切。公正,就是平等无私,严守信条,维护正义与公理。
骑士的八大美德,个个都充满着理想化的浪漫色彩,在这样的道德准绳下,造就了一个比王公贵族还要受人尊崇的阶层,也异化为了骑士精神,作为所有人的道德典范。虽然在实际历史上,真正符合这八大美德的骑士只是凤毛麟角,但这种终极的精神目标,依然给了骑士一个无比神圣的光环。骑士精神所塑造出的骑士,以其勇力与谦恭,给了人们很大的安全感,并引申为对宗教信仰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而中国的武侠精神,也是源远流长,司马迁的《史记》中便有专门的一章,叫做《刺客列传》,刻画了战国时代的“士”,这个士,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士,指的即是侠客,而对侠客的定义与说明,司马迁也提到过:“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也是武侠的几大美德,首先,“其行不轨于正义”,这个正义并不是指善恶层面的概念,而是指各种权威所指定的伦理道德与统治秩序。这是侠客一项品质,不墨守陈规,以自己的道德标尺行事,所谓“替天行道”。“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言而有信,行动起来有始有终,承诺必然真诚并且兑现,这是“义”字的体现,常常说的“讲义气”,便是这种情操。“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也就是说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了帮扶他人以及自己的信念,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武侠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盖世的武功?封官晋爵?都不是,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对武侠终极使命的写照:“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大害”。一切以“天下”大局为重,在此前提下,拥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高超武艺,有“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不可夺”的坚定,更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悲壮。
武侠的情操,在先秦就已经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武艺高强者在民间扶危济困,除暴安良,行侠仗义,为战乱中受苦的大众带来一丝庇护。然而自从儒家思想大行其道之后,侠的精神便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和排挤,儒家讲求愚忠与虚伪的道德,侠客这种自由的精神显然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历朝历代的官方,对于侠客都是持打压态度。
有了以上对于骑士精神与武侠精神的罗列,基本可以形成骑士与武侠的一个大概形象,骑士:闪亮的盔甲,高大的战马,彬彬有礼,自信满满,含情脉脉。武侠:轻装简从,来去如风,自由洒脱,不怒自威,古道热肠。骑士的终极目标是信仰、宗教,效忠的是理想,追求美丽的贵妇,有着严谨的信条和浪漫的情怀;武侠的终极目标是替天行道,匡扶正义,忠于自己的信念,追求海阔天空的自由,感情深刻、内敛而专一。骑士精神与武侠精神,很多地方是相同的,比如勇敢,诚信,怜悯,慈悲,谦逊,公正,意志。而不同的地方在于终极目标的差别,骑士是神权与王权的武器,是一种权威的体现,代表的是统治者的利益;而武侠则是民众自由意志和朴素道德的代言人,代表的是最广泛的利益,而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利益。骑士的骄傲来自于高收入和相对高的地位,而武侠的骄傲来自于自身强大的修为。
在实际的历史以及文学作品中,骑士和武侠有相近之处,便是数量相对稀少。骑士属于正规军,直接参与战争,在军队中比例很小,但由于有着精良的装备,往往是战争中的一股高速机动的强大力量;而武侠属于散兵游勇,多数身怀绝技但并不直接参与战争,大多数都是被偶尔看中召集入伍,在战争中,往往扮演着军队教头,教给军士们武艺,或者作为刺客,直取敌人的核心。很难说哪一个更厉害,但都作为一种精神的向往,存在于各自民族的文化之中。
然而两种精神在实际上受到的继承和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骑士精神演化成了绅士风度,以及fair play原则,植根在了西方文化的血脉之中,虽然他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只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超过中国,但这种精神文化的成功继承使得他们很快从蛮夷土匪摇身一变成了“文明人”,不要总说人家多么虚伪之类,至少形象和气质上,那隐隐的骑士精神充满人格魅力。而侠义精神呢?自从中国因内部的战事而错过工业革命契机之后,这种自信从容与自由洒脱的精神便随着文字狱、闭关锁国、高度集权等不再适应新世界的老套统治措施以及随之带来的工业、经济以及军事的落后磨灭殆尽。整个民族的文化因落后而变得保守愚昧,奴颜卑恭。当外敌全面入侵的时候,这种民族的侠义精神又复兴了一段时间,但当时的朝廷在这种时刻对自己人的镇压与对外的谄媚与妥协,使得愚昧与奴性又占据了主流。以至于到了后来的民国时期,虽然思想得到了大的解放,可武侠精神依然衰微并被遗忘,倒是从洋人那里传来了骑士精神,可中国人学起来还是如隔靴搔痒,不得精髓,文化土壤不同,难以很好的磨合。即便到了今天,“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中华民族传统武道精神,依然没有如骑士精神那般融入到本民族的灵魂之中,成为中国的典型人格符号,实在是很可惜。
收藏于 2010-07-10
来自于百度空间
文章有问题?点击这里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