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每个人都会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进活成小时候妈妈讲的故事里那个样子:知书达理,聪明勇敢,见义勇为,勤奋努力……
然而在职场,你会发现,你再怎么努力干不过写PPT的,并且这些人没有变成我们脑海里的样子,年纪越大,圈子越局限,越发现自己越来越像自己讨厌的样子。
从前学习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时候,以为自己的追求在第五层,现在发现,大多数人都在第一层,解决温饱的层次。拼命加班,累死累活,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吃货”的需求,或者是孩子的奶粉钱。打工,永远将徘徊在温饱线。
苏明哲动辄给老爸买个房子,代价就是老婆单亲妈妈一样的照顾孩子。当你从大公司离职了,你会发现以前的朋友也不亲了,合作伙伴也不那么nice了,甚至开始不接你的电话了。是的,你再有能力,也是要看平台的。有不服气的,跳出平台开始自己干,干到最后能成事的寥寥无几。
挣钱,谁都会。在小城市里,挣钱可能很容易。投机倒把,跟政府拉上点关系,都能挣到快钱,而这之后,是随之而来的焦虑。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什么机会赚钱?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跟谁搞合作,能带来生意……无尽的忧虑,无尽的焦虑。打工的买课缓解焦虑,追风的听讲座缓解焦虑,累死累活,还不是在解决温饱问题。
如果不自带身份属性,那就靠好平台,站的高,走的远。不要轻易辞职,公司离开你,一切照常,你离开公司,就是一个落单的孤雁。所以,年轻人,不要轻易辞职,90后也不例外。如果有更高更好的平台,可以辞职,没有的话,还是自己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