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法则也即二八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在人类社会中同样适用,比如在互联网领域20%的头部自媒体运营者掌握着80%以上的流量,获取着超过80%的收益,剩余的80%从业者则是苦苦挣扎,同样在前20%的运营者中,有20%才是真正的顶流玩家、大神,剩余的80%是次要的,但相比于其他的80%,依然是顶流的、受人膜拜的,就好比NBA里聚集了世界上打篮球最好的四百多人,但真正被称为巨星也仅有数十人,剩下的虽然名气不大,但也是他们当地篮球界的乔丹,当仁不让的扛把子。
平凡的我们,大多数时候都被当作分母,活在世上似乎只是为了充数,但是在成长中我们也是打败了很多竞争者,从某个领域讲每个人都是那20%,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觉得自己过于平庸,一生注定如此。要相信再平凡的人也有机会闪耀光芒,而互联网就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一、风口渐息,学会保持差异化
孙子兵法有云: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说人话就是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当雷布斯说出这句通俗富有哲理的话时,我们是否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自媒体风口来临时,有先见之明者,借着东风,乘势而上,迅速占领了头部位置,依靠头部效应做大做强,网红造富的例子比比皆是,当我们抱怨现在是网红经济时,羡慕的心理又占了几成。风口的风渐渐平息,市场饱和,风小的连风筝都飞不起来时,再想脱颖而出已是难上加难,就像有人统计黄埔军校前六期将星如云,而后面十七期却难处名将,为何?大抵与风口是一个道理吧。
与其等待下一个风口,不如改变自己,做一只会飞的猪,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普遍有想要展示自己的冲动,而敢于展示自己的则是少数,往往受制于拉不下脸,抹不开面儿,把自己的个性收敛,藏在手机前不屑的说:“就这!我也行”。很多时候,的确是我们不行。当你满心欢喜投出第一篇稿件却石沉大海时,当你精心拍摄的第一段短视频点赞寥寥时,就会发现自媒体一点也不简单,尤其是市场严重饱和后,没有差异性的作品,注定失去了关注度。
互联网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大舞台,贩夫走卒、学者教授在自媒体平台上各显其能,不会因为我的学历比你高粉丝就应该比你多,是你的作品质量收获了粉丝,平凡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好这一点,找准自己的定位,打造属于自己的IP,相信自己的独一无二,或是文字,或是视频,精心营造,总会有自己的受众。
二、互联网是一个全民的舞台,年龄不再是限制
成功学的书籍中大器晚成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实生活中却鲜有见到,因为现在社会人们的成长路径几乎固化了,出了学堂进职场,转而娶妻生子,生活的重担不允许我们冒险,只能被钳制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地方;其次是竞争、内卷严重,保持现有的状态已实属不易,更不要说超越,稍不留神自己只能看别人的车尾灯,缺少了审视自我的机会。
当前自媒体平台日活跃用户数以亿计,小至孩童,大至老者,一部手机解决了所有娱乐,茶余饭后刷一刷手机,排队候车刷一刷手机,人人沉浸在快餐式的娱乐之中,而自媒体平台恰恰成为无数创业者的乐土,这里的流量、曝光度是超乎想象的,小孩、成人、老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体裁不限、形式不限将大家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创作的热情无比高涨,同样自媒体没有35岁以上概不录用、60岁要颐养天年的规定,无论哪个年龄段都可以自得其乐,在这片乐土中发掘属于自己的宝藏。
在屏幕后面总有人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投身自媒体,同样很多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当我们感叹时光飞逝、容颜不在时为何不抓紧行动起来,当我们伤春悲秋时,逝去的青春不也是美好素材吗?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当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的时候,会有相见恨晚之感,不抱怨,开始行动吧。
三、专注做一件事胜过做十件事
成功往往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难的是忍受煎熬的痛苦,古语讲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卖油翁可以使油穿过铜钱而不洒一滴,“无他,唯手熟尔”的道理从小便知,但能真正专心在一件事上的人不多,当今社会的千面手、万金油太多,如无根浮萍,一拔便起。反而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培养了耐心和毅力,再做其他事就会游刃有余。
我学的是计算机,在互联网最热的几年毕业,大学期间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无数,曾期待毕业后能大展拳脚,但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我想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深造,但升职的诱惑又在拉扯着我背道而驰,期间摇摆不定,错过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也因为三心二意,职务上也没有升迁,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回想,如果一毕业我就坚定的走技术路线,可能我现在已经是技术大拿,同样如果我专心于职务的升迁,也许现在能有一个不错的职位。
做自媒体同样是这样,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作为普通人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随意选择,沉不下心来,怕是永无出头之日,每个人都有选择错误的时候,事后诸葛亮是常态,但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锁定在某一领域,定下一个时间段,潜心研究,想来必有收获。
只要下足了功夫,平凡的人,也会闪耀出不一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