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正是“九九”艳阳天的时节,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不过这些主要是针对南方或是中原地区,东北昨天还下了一场小雪,倒春寒的冷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知。不过对继续猫冬的人来讲屋里暖气太阳晒的,绝对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天气。
南国木棉闹春,东北雪花迎春,虽然都是惊蛰这一日,但是祖国各地温度不同,穿着衣服自然不同,早上出门棉衣棉裤大棉鞋,还觉得有些冷,看了看街上的小年轻人好几个都是露着脚踝穿着单,顿感年轻人确实不走寻常路,火力太旺,也可能是想要通过低温杀菌的方式来一场寒流清身大法。锻炼身体不是这么个法子,起码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做法仅限于远观,慎重尝试。
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长春护国般若寺上午举行法会,虽然天气比较冷,但是居士来的还是很多。释迦如来初欲出家而发四愿:一愿济众生困厄,二愿除众生惑障,三愿断众生邪见,四愿度众生苦轮。何谓出家?一曰出世俗之家,慈济众生;二曰出因缘之家,脱困解缚;三曰出烦恼之家,成就智慧;四曰出三界之家,超越轮回;五曰出桎梏之家,自在无碍!
释迦牟尼佛贵为王子,但是他没有想要去继承王位。反过来,他想去出家、去修道,解脱自己生命的痛苦,使得佛教流传至今,大家才能够来到寺庙学习佛法。佛教的本质就是要教育、教导、教化所有的众生,提升众生精神境界,提高众生道德品质,开发众生智慧宝藏,使众生转凡成圣,转染成净,转烦恼成菩提,从迷的世界逐步进入悟的世界。佛教是一种系统的、完整的生命教育,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系统、完整生命教育的创始人。
梁冬老师的《生命》节目就介绍过一位大家:潘宗光,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1940年出生于香港,广东番禹人,化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佛教徒。196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并获得一级荣誉学士学位,196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79年取得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自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一职退休后,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院长、香港佛教文化产业荣誉主席,曾在1985年和1991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潘宗光教授: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作为科学家,又是大学校长,你为什么信奉佛教?”
“在这之前我对佛教是不了解的,认为它可能是迷信的、消极的、不科学的。看了很多佛经之后,我开始认识到,佛教完全不是迷信,而且是非常科学的。”
“虽然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我看来,两者背后都贯穿着对因果的探索和学习。或者说,佛教与科学对因缘的探索是不谋而合的,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会尝试利用自己对科学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佛教义理。”
“我越读越觉得佛法的精妙。在我看来,佛教的基本理论‘缘起性空’,本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佛陀就是觉悟到宇宙的本质及其自然规律的真理。”“佛教讲究信、解、行、证,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得到证悟。”
“通过多年来的学佛,我深刻体会到,佛教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佛’是觉悟了的人,他不是造物主,也不是主宰万物的神,他是众生最优秀的导师。”
上世纪以来,包括爱因斯坦、杨振宁等在内,许多顶尖科学家在探索科学奥秘的同时,都曾或多或少地关注过佛教。杨振宁曾经说过:“物理学研究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尽头是宗教。”爱因斯坦说:“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宗教能够解答科学上提出的疑问,这个宗教一定是佛教。”对此,从事科学研究几十年、潘宗光亦有精妙的观点和感受。
作为年轻人大好时光,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一方面要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信仰的教育不可或缺。有信仰就能尊重生命,尊重专业,从而更加尊重信仰,尊重每一个感受。学习财务管理,能让你了解为什么高额利息的小额贷项目不能触及,月利1.98%的分期信用卡还款年化利息大约要达到25%。学习信仰道德,能够要求你不拿自己的照片去支付宝贷款,仅仅是为了买什么苹果手机、爱马仕包包或者cpb的化妆品之类,年轻人都或多或少有点点虚荣,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有些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炽热阳光的青春是不能用贷款率来标价的。我们想要的东西都会有的,只是时间的或长或短罢了,年轻美好的孩子们,时间才是最好的贷款,别着急,慢慢来。
星云法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家庭,孩子很多,父亲是个小职员,没多少收入,一家只能天天吃青菜。孩子就问:为什么人家有肉吃,咱家只能吃青菜?父亲说:孩子,爸爸对不起你们,爸爸没本事,赚不了大钱,不能给你们买很多好吃的。孩子听了说:不,爸爸,你很伟大,你养育了我们一家人,非常不容易,青菜也很好吃,我们都爱吃。
懂得父亲的伟大,什么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