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昊是「朝夕日历」创始人,清华的本硕。做过亚马逊研发工程师(主要负责z.cn),大学时也做过团队协同项目。2014年拉着清华的一帮老伙计创立了「朝夕日历」。去年9月成为小程序200个受邀内测团队之一,从此在小程序上有如开挂。
「朝夕日历」是最早上线小程序的项目之一,目前有近百万用户,仅第一天上线就过十万,活跃度也十分可观。
之前造君介绍的小程序往往都是先在小程序平台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再开发App的,例如「小睡眠」。而「朝夕日历」的产品线则贯通了App、服务号、小程序,且三个平台都有不俗的表现。
那么,同时运营App、服务号、小程序的团队该如何看待小程序?又该如何定位?小程序当前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又会如何呢?
上周,造君采访了「朝夕日历」CEO程昊,他坦言,作为小程序的运营者,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今天就为大家一一分享。
一、小程序是一种能力
从体验形态来说,我把小程序定义成一种能力,跟服务号、朋友圈,或H5平级。服务号中到处都是H5,现在我们则是把服务号变成到处都是小程序,它更多是一种能力。
二、应该叫它「H6」!
未来,小程序不一定是指微信下程序,而是一种技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甚至可以称它为「H6」,它是H5的升级,并且体验要远远好于App。
三、小别拿三岁小女孩跟18岁大姑娘比
很多人做过移动互联网的人往往认为小程序不够性感,这样的看法对小程序不公平。就好像拿一个3岁小女孩跟18岁的大姑娘比,当然18岁的大姑娘更性感。但长远来看,3岁的小女孩会成长成18岁的大姑娘。小程序的这套技术(不限于微信小程序),是代表未来的,我很看好这个价值。
四、爆发?先整合好场景!
小程序已经具备爆发所需要的所有条件,只是还没有很好的进行整合。就像iPhone发布的时候让人眼前一亮,其实它里面用到了很多很成熟的技术,只是整合的比较好,所以就成了一个完全创新的东西。而现在做的比较好的小程序,都是把现有资源整合的比较好的,比如摩拜单车。当然线下很多东西本身就需要改变。
五、小程序不相信泡沫
国人很喜欢营造「泡沫」的噱头,比如九十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但今天我们看到互联网正实实在在的改变人们的生活,甚至整个世界都因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小程序也一样,看到很多人一窝蜂的用上去,就说有泡沫。你说股市有泡沫我可以理解,因为很明显可以看到。但你说真的很多人一头扎进小程序,一点一点去做,不断把体验做好,尝试新技术尝试去改变,只是个别人去做了很浮夸的事情,就说有泡沫,我觉得不合适。
六、挣钱之前,先想想你给用户带来哪些价值
小程序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用户用了之后能给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此外,美观、体验好这些基本要素是标配。现在的小程序市场很像早期的App Store,那时候你在App Store上面会看到各种各样的App,过几年很多都不存在了。但究竟小程序会怎样融合,现在还无法看的特别清楚。
七、谁先跟用户连接,谁最先尝到甜头
目前,线上厂商拥抱小程序的占大多数,线下行业的速度较慢。很多线下行业认为,我上个美团就是「拥抱线上」了,但他们还没有跟用户产生直接的连接。小程序则提供这种可能性,商家可以直接跟用户产生连接,这个时候就比较有价值。
现在,餐饮、旅游、线下零售都在尝试,谁能领先,要看周围的配套产业是否能跟上。往往跑得快的是选择赚钱的方向的,包括现在提倡的新零售,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八、改变在于潜移默化
小程序不是那种一个点引爆的产品,小程序是一种能力,在潜移默化之处给行业及生活带来改变。比如摩拜单车,微信扫码开锁,这个场景大家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这里的变化还是挺有意义的。现在小程序已经开始逐步颠覆一些App,很多App功能都切到了小程序上,App的下载量越来越低,再往后可能就是物联网领域了。什么时候我打开小程序,能点一个楼下小卖铺里的东西,让他给我送上来,而不是可以去找,小程序就真成气候了。
九、巨头未必能领跑
一般情况下,每次生态的出现,都会有新的黑马冒出来,在新生态里做的最好的,不一定是上一个平台里最好的。只要事情是一直推动的、前进的,不要有什么政策上的变化,会有新的黑马出现。
十、小程序、App与服务号
小程序应该定位于更细分的功能,例如实现App上的功能应该拆成多个小程序,而不是在一个小程序里实现一个App的所有功能。比如在朝夕日历中,我们把群约功能独立出来,开发了「群约助手」小程序,主打多人约活动这个方向,其他类似的包括万年历等功能,我们也会拆分成独立的小程序。
总体而言,我们目前对小程序的定位和服务号一致,是深度绑定的关系,服务中度和轻度用户。重度和高频用户会使用App。但从活跃度、留存率等数据上来看,小程序和App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