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R90 修复方案
1. R90 是什么
R90 是指以 90min 为一个睡眠周期,用睡眠周期数替代睡眠时间来评判睡眠时长。
我们睡觉的时候是周期性的,一个周期里有三个阶段,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期,总共加起来正好差不多是 90min,而一般人的最佳睡眠周期是 4-5 个,也就是 6-7.5h。
那么该如何确认自己的最佳睡眠周期呢?
你可以先从每晚 5 个睡眠周期开始试验,连续 7 天这么来,看看 7 天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觉得 5 个睡眠周期太多了,就减少到 4 个周期;反之,如果觉得不够睡,那就增加到 6 个周期。
2. 如何使用 R90
只要把 R90 理念融入自己的日常,你的每一天,不再由工作、回家、玩乐和一段无法确定时长的睡眠所组成,而是被分解成了一个个时长 90 分钟的周期。
下图是小明根据 R90 理念分解后的日程。
图2019001
固定的起床时间,就像一根铁锚串起了你的一天。起床时间是早上 6 点半,当然,你可以自行选择你的起床时间,然后根据时长 90 分钟的睡眠周期往后推算,就能确定你的入睡时间。
每晚获得 5 个睡眠周期是最理想的。如果你 6 点半起床,那么就该在晚上 11 点入睡。如果必须晚睡的话,也可以推迟到凌晨 12 点半,甚至还可以推迟到凌晨 2 点。不必担心睡眠不足,因为把时间轴拉长的话,这只是一周 7 个晚上中的一个。
目光放长远些让你更有掌控感,不要只关注一天的时光,而是展望更长的一段时期,把一天的安排当成一周日程的组成部分。这样你就知道,如果每晚需要 5 个睡眠周期,那么你一周共需要 35 个睡眠周期。减少到 28 个睡眠周期,或许也没问题。但再少的话,你就会吃不消。
好好利用白天的可控修复期。白天里,每过 90 分钟休息片刻,到外面散散步,暂时远离电子设备,可以去上个洗手间,或者去茶歇间倒杯水。白天有两个休憩时机可以帮助到你,你可以在午后插入一个 90 分钟或 30 分钟时长的可控修复期,也可以在傍晚插入一个 30 分钟的可控修复期。这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记录每天晚上的睡眠周期以及白天的可修复期,你的手头就有可测量的数据供你做出调整,这些调整能让你的感觉和表现变得更棒。
你开始预先计划未来的一周,安排好你的修复时段,并预测你将获得的睡眠周期。这些睡眠够了吗?你能在这儿或者那儿,再插入一个可控修复期吗?
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变动、新的社交机会和工作需求会接踵而至,但你可以随机应变。你可以改变你的入睡时间、再插入一个可控修复期、利用好每隔 90 分钟的休息片段、照射充足阳光,以便时刻把握先机。你完全可以提早准备,让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下。
一旦你能够用 R90 来掌控睡眠,你就将拥有更多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局面。
3. 限制限制疗法
遇到睡眠问题的时候,你可以试试睡眠限制疗法。它的核心是先保证睡眠质量,再考虑延长睡眠时间。
睡眠限制乍听上去似乎不合常理。如果你存在睡眠问题,白天备感疲惫,那么进一步限制睡眠时间怎么可能帮上忙呢?
但事实上,这一疗法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假设:如果没有获得充足的睡眠,但你却在床上辗转反侧、试图入睡,就是在浪费时间。让我们砍去这部分被你浪费了的时间,将它转化成有效的睡眠时间。
还是以小明为例。他的目标入睡时间是晚上 11 点,固定起床时间是早上 6:30,但现在经常会在半夜醒来,然后挣扎着想要尽快睡着,结果往往效果不佳。
我们试着把他的入睡时间推迟到了凌晨 12 点半,看看他适应得怎么样。
根据 R90 方案,我们把 7 天作为一个周期来观测睡眠状况,而不再着眼于一个晚上的睡眠状况。所以,如果在 7 天之后,那些睡眠问题仍然存在,可以再减少一个睡眠周期,让他在凌晨 2 点上床睡觉。
这似乎难以置信,但你必须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个长期措施。这样做是为了有效地重置你的睡眠模式,并找到你的极限——你能保持多长时间的高效睡眠,然后逐步增加睡眠时间。
如果最后事实证明,凌晨 3:30 点入睡、早上 6:30 起床的睡眠模式适合小明,那么他一定会看到这一睡眠模式带来的其他福利。
如果他在睡眠冲动最强烈的时候一下子睡着了,并连续熟睡了 2 个睡眠周期,那么也许很快就会发现,他再也不需要耳塞了,因为他没有停留在浅睡眠阶段。而只要处于浅睡眠中,无论睡了多久,我们总是非常容易惊醒。
好了,以上是对《睡眠革命》第二大部分内容的梳理和加工。老规矩,下面是读书过程中关联到的知识。
02. 关联知识——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
由睡眠关联到精力管理,因为睡眠是精力管理里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好精力并不是天生的。只要你学会了精力管理科学的方法,让其变成自己的习惯,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拥有好精力的人。就好像在健身房练肌肉一样,你只要掌握了训练的方法,那块肌肉就一定能长出来。
那么该如何训练呢?
分享一个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
图2019002
1. 体能
我们从下往上看,最底层的是体能。精力的产生与体能密切相关,它是基础。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能相对于精力就如同发动机相对于汽车。
现在的医学发现,体能好,尤其是心肺能力特别突出的人,大脑的供血、供氧、供糖都会更好。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长时间地工作更不容易疲劳。
而体能和我们的健康状况、饮食选择、运动习惯、睡眠质量都有关系。
比如,中午吃高碳水化合物(米饭、面条)会让你下午犯困。
为什么呢?因为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容易变成糖,让血糖升高很快。
血糖如果上升过快,会导致胰岛素快速地分泌,引发色氨酸进入大脑,色氨酸是合成褪黑激素的重要原料,褪黑素越多,人就会觉得越困。
而且吃得太饱,大量的血液来到消化道,也会让大脑血供下降而觉得疲惫。多种原因的综合,使你觉得困。
因此,要想下午不犯困,你一定要注意白天的饮食,维持血糖的稳定。
2. 情绪
第二层是情绪。精力与情绪有关,情绪对人的记忆力、认知力、决策力也都有影响。比如说早上起来遇到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心情大好,一天都觉得自己精力充沛。但是如果早上起来遇见一件不爽的事,觉得很窝心,一天都觉得不爽,干什么事都没有心情。
我们的情绪是可以通过训练从而自如控制的,就如同体操运动员通过训练形成肌肉记忆一样。
热启动练习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激发正面情绪的方法。热启动练习包括下面五个部分:
1.呼吸的练习。
2.感受你的心跳。
3.回忆你值得感恩的事。
4.想一想你值得改善和庆祝的事。
5.想一想你的三个目标。
完整的练习需要 15 分钟的时间,它是美国的著名人生教练 Tony Robbins 自创的一套方法,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查找相关教程。
3. 意义感和注意力
金字塔的上面两层是注意力和意义感。
旺盛的精力好比是加满油的汽车,光有了车还不行,你还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要去哪?
怎么去?
意义感回答的是要去哪的问题,注意力回答的就是怎么去的问题。
意义感是人活着最高的追求,是驱动我们做事的底层逻辑,是人生的操作系统,是精力的最终源泉。
注意力能够让我们的精力有一个有效的输出,创造出有效的结果。注意力是我们拥有能够自主控制的最重要的资源。 它如同我们的大脑与外部世界建立的一条通道,能够塑造世界,也反过来塑造我们自己。没有注意力的精力就好比是空转的发动机,无法输出能量,人的意识也没有办法得到成长和塑造。
那么如何拥有专注力呢?
第一个方法是设定尽可能清晰的目标。聚焦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楚自己的目标、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个什么样的。
第二个方法是给自己的大脑加个外挂,把碎片信息清理出去。
有时候我们聚精会神地做一件事的时候,脑子里突然会冒出另外一个事把自己打断了。过一会儿这件事又想不起来,自己觉得很难受。这种情况出现,是因为我们人脑的潜意识就像操作系统一样是一直在活动的。偶尔会有一个小程序启动起来,来到你的意识里面。
这个时候,你需要有一个停车场,把这些想法给放进去,留到有时间的时候再去处理,不要打断你现在的工作。
推荐一个工具型 App「奇妙清单」,它可以帮助你很方便地记录这些脑子里的奇思妙想,以后再定期地去分类处理。只有把碎片信息清理出去,你的脑子才能够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第三个方法是把最好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的脑子会对困难或者不熟悉的事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感。比如说像制定战略、写一篇文章、学习一个新的技能、进行一个困难的对话,都常常容易拖延。
而脑子很容易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简单、重复、满足好奇心的事。比如刷朋友圈、看今日头条,刷得都停不下来。
但是如果你想成为高手,你每天需要锁定一段时间,通过一些仪式感进入冲刺心流的状态,专门用于处理复杂和困难的事。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在哪一段时间是最有效率的,要把这段时间留给重要的事。
有关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如何训练大脑排除干扰,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纽波特的《深度工作》里有详细的介绍,这本书我后面会给大家解读的。
乔帮主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里说过:
你的工作其实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一个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做的是伟大的工作,你才能够安然自得。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这个东西,那你要继续去找,不要停下来,要全心全意地去找。当你找到的时候就会知道,就像任何一种真诚的关系,随着岁月的流失,它只会越来越亲密,所以你一定要去找,不要停下来。
你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
第一,我擅长做什么?我是指真心擅长能够给别人当老师的那个程度。
第二,我做的这个事是服务谁?
第三,他从我的服务里能得到什么?
第四,我的服务能够让他有什么不同?
回答清楚了这四个问题,相信你就一定能找到答案。如果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和别人所需要的这三个东西中间的交汇点,这很可能就是你的使命,也就是你的意义感的来源。
小结
采用 R90 睡眠修复方案,你的每一天是被分解成了一个个时长 90 分钟的周期,你会更有掌控感,能帮你实现动与静、活动与休整的平衡。
精力是可以通过金字塔模型来进行管理提升的,它从下往上分别为:体能、情绪、注意力和意义感。
参考资料
黑尔斯的《睡眠革命》
张遇升的专栏课「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