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说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究竟什么是年味儿?
年味儿在我眼里应该是个动词,过年的味道。这个过字非常重要,它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年前年后将近一个月的忙碌和热闹。
味道这个词,在中国这个世界美食王国中是也非常的贴切。我想发明年味儿这个词语的人一定是个十足的吃货。
吃货的节日不仅是春节,粽子、月饼、元宵,多少个节日都有专属的美食,哪怕各种节气,都有相应的吃食。而过年期间的味道不仅仅是饺子的味道,实际上非常的复杂。
味道是味觉器官感知的,同时由神经体液系统同时参与的复杂的过程,始于却不止于美食。
有句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感受年味儿最初始味道的节日——简单又丰富,甜甜糯糯的。
关于腊八,东北还有句老话——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所以腊八的味道不只是甜糯的腊八粥,还有寒冷的味道,好像是咀嚼冰块,清脆凛冽。
之后的年味就是腊月二十三灶糖的味道,甜甜的、酥酥的。灶王爷吃了以后就会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
过年必不可少的还有纸墨的味道。毛笔蘸满墨汁,一撇一捺书写出新年的愿望。这些愿望,无外乎是财运亨通,人丁兴旺,健康长寿,福星高照。和腊八粥和灶糖一样,都是美好甜蜜的。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满乾坤福满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应该是最能代表过年气氛的声音,爆竹响后的火药味应该是最具有年味的味道。
“年”据说是一只怪兽,一只作恶多端,危害百姓的怪兽。要想把它赶跑,就需要燃放噼啪作响的鞭炮,门口贴上红红的春联。
作为吃货,最为期待的应该就是年夜饭的味道。一家人围坐圆桌前,七个碟子八个碗,鸡鸭鱼肉摆满桌,零点吃饺子,满满都是家的味道。
过了除夕,就是新年了。大年初一的味道依然丰富。首先就是新衣的味道。冻得满脸通红的小娃娃们个个穿着崭新的衣服,奔跑追逐着。
大年初一还有拜年的味道,在家晚辈给长辈拜年,领取红包。在外拎着礼品盒,走街串巷,来往于亲朋好友家,作个揖,道一句过年好,送上新年的祝福。邻里间的感情也更加活络。
虽说“不出正月都是年”,但是年的过程一般持续到正月初五。初一之前拜年叫拜早年,初五到十五之间拜年叫拜晚年。
初五是年结束的日子,俗称“破五”。这天要燃放鞭炮,吃饺子,开始清扫过年产生的垃圾,一切回归正常,过年的味道,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