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5日
欣赏: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一一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 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一一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课堂笔记 (第十课)
内三:1、内在语
2、情景在现
3、对象感
情景再现
一、情景在现内函
情景再现是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调动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是具有播音特点的重要术语。
情景再现在播音中具有特定的含义,
即: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一)、 积极丰富的感受 感受,在朗读中是指通过词语的概念及其运动的刺激,引起我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感知、体会的过程。它包括眼、耳、鼻、舌、身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时间、空间、运动方面的知觉。但是这些感知觉,对朗读者来说,都不是直接由客观外界刺激的结果,而是由视觉对于文字的刺激进行反映,进而对大脑皮层发生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力,使人们发出语言机制的思维信息,从而产生概念的运动。概念及其运动成为客观外界各类事物(包括客体的心理变化、思维活动)的代替符号,只是这符号的替代对象对人产生间接的刺激。朗读者间接地接受这种刺激,从而引起感知觉。
"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感受。
举例:《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二)、精确、具体的想象 想像的作用和特点
精确
举例:《我们祖国的语言》
小朋友,你们读过“送牛入社”这篇课文吗?那里面有一段关于大黄牛的描写,书里说:“在董村西街里,只要一提起长波喂的那头大黄牛,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称赞说:‘那真是百里不挑一的好牛!这头牛个儿大,膘肥,一迈步,大腿裆里的厚肉膘子就多哩多嗦的,四条腿像木头柱子一样,淡黄色的毛油光光的发亮,一对黑眼睛滴溜溜圆,两只不很长的犄角,微微向里弯着,虎头虎脑的,实在招人爱’”。这段话总不过一百二十多个字,可是对这条大黄牛描写的多具体生动啊!说到大家称赞大黄牛,就说“大家翘起大拇指称赞:‘是百里不挑一的好牛’”。在一百个里面也挑不出一个来,这么一说,就显得这牛确实好。再说得具体点儿。怎么好法呢?“个儿大,膘肥……四条腿像木头柱子一样。”小朋友,你们听,腿像柱子一样,那站在地上是稳稳的啰。这牛一定是又高又大,又粗壮。在这段描写里又说:这牛长得“虎头虎脑的,实在招人爱。”可不是吗?牛长得像老虎那么壮,干活一定很棒,这怎么能不招人喜欢呐?- 汉语里的词多极了,丰富得很。差别很小的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表示出来。你们好好推敲一下,挺有意思。
具体
举例1:《中国的石拱桥》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具体
举例2:《草地夜行》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就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三)、情景再现值得注意的问题 1、情景再现一定要以稿件为依据,是在分析理解稿件的基础上进行的。 2、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感受是把文字稿变为自己要说的话的关键。 3、情景再现还要解决一个变化问题,感受不是单一的,要有变化,语言要有变化,内心要有起伏,灵魂就在一个“变化”。
二、情景再现过程
第一步 理清头绪
我们头脑里连续的活动画面开头是什么?接下去是怎么变化的?以后又怎样发展?结果是怎样的?哪里是横向扩展的?怎样扩展?详细到什么程度?那里是重点的特写镜头?哪里是远景?全景?哪个镜头大笔勾勒?哪个镜头工笔细描?这些在播音中要心中有数,不可走过场,也不可陷进去.
第二步:设身处地
要把稿件所叙述、描述的一切,作为亲身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进入具体的事件、场面中去,不能袖手旁观、闭目塞听.置身其中,并不是忘乎所以,而是处于情理之中.
设身处地主要是获得现场感,产生”我就在”的感觉.
第三步:触景生情
当某种生活图景在脑海里浮现时,我们一定要做出积极的反应,稿件是写情于景的,我们就要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播音中特别强调积极的反应,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引起我们具体的”情”,而又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这种极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达到.
第四步:现身说法
既然稿件中的情景始终“我就在”,那么,把这情景再现的过程转述出来,正是始而有意,继而实现的责任.头脑中再现了稿件中的情景,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受众产生某种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